無錯小說網 > 重生朱棣之子 > 第三百一十章:拆分南直隸
  次日。

  早朝。

  奉天殿上。

  朱高煦升座之后,接受群臣參拜。

  禮畢,文武大臣依次分班序站好。

  朱高煦把目光落在御座左前方的太子朱瞻域身上,沉聲道:“宣旨。”

  “兒臣得令。”

  朱瞻域先是轉身朝著朱高煦施了一禮,然后回身行至丹陛之前,面朝群臣穩穩站立。

  與此同時,兩名司禮監的年輕宦官躬著身,一左一右從旁邊的角門出現,行至朱瞻域身側。

  左邊的宦官卑躬屈膝的向朱瞻域遞上一道圣旨。

  朱瞻域緩緩展開圣旨,高聲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制曰:調兵部尚書齊泰出任貴州巡撫,九日后啟程赴任,命兵部左侍郎陳洽代理本部尚書之職權。欽此。”

  兵部尚書齊泰、兵部左侍郎陳洽走出班序,躬身作揖行禮道:“臣齊泰(陳洽)遵旨,謝吾皇圣恩!”

  吏部尚書蹇義等參加了推舉六省巡撫人選的大臣聞言,皆暗暗吃了一驚。

  他們沒有料到朱高煦竟然會把堂堂的兵部尚書調去擔任一省巡撫。

  由此可見,齊泰到任貴州之后,必定會有大動作。

  不等群臣議論此事,朱瞻域見齊泰、陳洽領旨后退回班序,接著把他手中圣旨卷起來,還給了左邊的宦官,隨即側身拿起右邊宦官奉上來的第二道圣旨。

  就在群臣矚目之下,朱瞻域再次展開圣旨,高聲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改浙江省為江東省,原轄區不變;湖廣以洞庭湖為界,拆分為湖南、湖北兩省;拆南直隸為淮西、淮東兩省。”

  “淮西省下轄鳳陽府、廬州府、安慶府、池州府、寧國府、徽州府、太平府等七府之地。淮東省下轄應天府、淮安府、蘇州府、揚州府、常州府、松江府、鎮江府等八府之地。原南直隸州徐州劃歸淮東,滁州、和州、廣德州劃歸淮西。欽此。”

  朱瞻域宣讀完第二道圣旨,本以為群臣會施禮領旨,然而殿內群臣之中竟有人忍不住低聲喧嘩了起來。

  “拆分湖廣就罷了,拆分南直隸這么大的事,我等作為陛下的侍從顧問竟然事先毫不知情。”

  這似乎是解縉的聲音。

  “南京還有禮、刑、工三部,拆了南直隸,如何安置原先的官員?”

  這好像是黃淮的聲音。

  “茲事體大,南直隸不能說拆就拆啊!”

  這大概是曾棨的聲音。

  “……”

  朱高煦聽著眾臣里細微的喧嘩聲,微微側目,向侍立在側的康平使了一個眼色。

  康平瞬間領悟了朱高煦的意思,立馬走下臺階,狠狠用力甩了一下手中的拂塵,朝著殿內眾臣大聲呵斥道:“奉天殿上,豈容喧嘩?還不肅靜!?”

  下一刻,吵雜的聲音頓時消失。

  “臣等遵旨。”

  吏部尚書蹇義、禮部尚書于彥昭、戶部尚書夏原吉等六部九卿,以及眾武臣皆躬身行禮道。

  其他文臣見六部高官已經奉旨,知道拆分南直隸的大局已定,而且朱高煦身為天子,一言九鼎,斷無收回成命的可能,于是紛紛領旨。

  無論是原來的歷史上,還是歷史被改變以后,總之在洪武、永樂年間,大明朝的武臣們除非得到皇帝準許,否則不能妄議朝政、插手政事。

  同樣,文臣也不能插手軍事。

  換言之,只要大明皇帝下了旨意,那么大明的武官們就唯有奉旨這一條路可以選擇,否則就是抗旨、抗命、意圖不軌!

  所以,即便有些武官不理解朱高煦為何這么做,但仍然像蹇義、于彥昭等六部九卿一樣選擇了遵旨。

  洪武年間,大明本土省級行政區劃,除了直隸之外,還有浙江、江西、湖廣、陜西、山東、山西、河南、福建、廣東、廣西、云南、四川等十二個省。

  朱棣退位時,大明本土省級行政區劃較之洪武年間多了六個,分別是北庭、安西、蒲昌、遼東、貴州、交趾。

  朱高煦改浙江為江東,拆湖廣為湖南、湖北,拆南直隸分為淮西、淮東,乃是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并非是標新立異。

  永樂十三年,朱棣正式遷都北京,改京師為南京,直隸改稱南直隸。

  同時,朱棣為了安撫南京百姓,以及減輕都城遷徙的壓力,特地保留了六部之中的禮、刑、工三部,但均加“南京”二字。

  南京禮部理論上負責南方海外藩國的朝貢事宜,不過朱棣早就將這一職權剝奪,授予給了京師禮部。

  故而,其最終淪為了只負責每年專職祭祀朱元璋孝陵的衙門,壓根沒有太多職權。

  南京刑部原則上負責南直隸地區諸司、公侯伯府、京衛所的刑名,相當于南直隸的提刑按察使司。

  但朱棣遷都后,南京的公侯伯們絕大多數都陸陸續續搬遷到了北京,留守司等諸司觸犯大明律法,南京刑部也沒有終審權,也得押送北京。

  可以說,南京刑部只是一個形式上的刑名衙門,職權有限。

  至于南京工部,除了負責南京城和南京皇陵、宮殿的維修以及南直隸各地的營造,還同時管轄著全國最大的龍江造船廠,是南京禮、刑、工三部之中油水最大的衙門。

  然而,實際上在朱高煦的“微操”之下,南京工部的許多官員,多是從北京工部派遣過去的兼職人員。

  在永樂中期以前,僅南直隸的賦稅便占了全國的三分之一,考科舉中榜人數占天下三分之一以上。

  隨著經濟發展,倘若后世南直隸出現了割據勢力,那么該割據勢力便可利用其獨特優勢,以一隅之地硬抗朝廷,讓大明傷筋動骨。

  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朱棣早就想把南直隸給分了,之所以把這件事留給朱高煦,他就是想把這份功勞讓給朱高煦。

  歷史上,朱棣遷都后也是在南京留置禮、刑、工三部,均加“南京”二字。

  只不過明仁宗朱高熾即位后,下令去“南京”二字,并增吏、戶、兵三部于南京,復原六部之制。

  正統六年,復定以北京為京師,南京六部前各加“南京”二字,遂成定制。

  歷史被改變后,朱高煦成了皇帝,自然不會再走歷史上的老路,弄一個南京六部出來。

  他要趁著南京禮、刑、工三部職權勢微的情況下,把南直隸拆分成兩個省,如此一來就會多出許多官職。

  此種好事,自然會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

  這也是朱高煦沒有與內閣眾臣商議,僅僅與六部九卿曾經提過幾次之后,便乾綱獨斷直接頒布圣旨的原因。

  當然,他這么做,必然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弊端,但從時間效率上來說,總歸是利大于弊。

  像齊泰、蹇義、夏原吉這種積年老臣,當然看得出來按朱高煦圣旨里那樣拆分南直隸是極其不合理的。

  不過,他們也明白,若是太合理的話,反而會增加由南直隸拆分而來的兩個省的割據風險。

  朱高煦如此拆分南直隸,確實是故意為之。

  前元行省的劃省原則,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為主的做法,明確以犬牙交錯為主導。

  這樣做的目的是從根本上消除行省賴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險、區域經濟之利、一方民眾之心。

  可以說,此種劃省原則,在古代中國地方行政區劃史上具有轉折意義。

  朱瞻域見群臣恢復了最初的平靜,于是從他左側宦官手里接過今天的最后一份圣旨,將之緩緩展開,然后大聲宣讀道: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為鞏固邊防、守境安民,今設立九處都督府,節制天下諸省衛所兵馬。”

  “一曰直隸都督府,節制河南、山東、山西、直隸、遼東境內衛所。二曰陜蒲都督府,節制陜西、蒲昌境內衛所。三曰北安都督府,節制北庭、安西境內衛所。”

  “四曰朵川都督府,節制朵甘、四川境內衛所。五曰云貴都督府,節制云南、貴州境內衛所。六曰湖廣都督府,節制湖南、湖北境內衛所。”

  “七曰兩廣都督府,節制廣西、廣東境內衛所。八曰兩江都督府,節制江西、江東、福建境內衛所。九曰兩淮都督府,節制淮西、淮東境內衛所。”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