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重生朱棣之子 > 第三百六十七章:這些人都什么玩意!?
  乾熙八年,三月初五。

  艷陽高照,春意盎然。

  長陵享殿之中,知天命之年的朱高煦,扶著年過古稀、手拄拐杖的朱棣,靜靜站在徐妙云的圣像面前。

  “你娘走了整整四年了。”

  朱棣蒼老的臉上流下兩行淚水,十分悲傷的說道。

  乾熙三年十一月,朱棣與徐妙云順利返航抵京,但乾熙四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剛過,徐妙云就病了。

  據朱棣所說,徐妙云跟隨他出海兩年多,或許是遠離故土的原因,晚上經常失眠,以至于身體狀況不太好,生了好幾次病。

  朱棣曾屢次三番要派鄭和把徐妙云送回大明本土,可徐妙云不愿意,非要陪著朱棣完成繞大地航行一圈的事業。

  為此,兩人還吵過一次架。

  好在朱棣最后選擇了包容,下令船隊在東華沃洲西海岸一處港口休整了三個月之久,為的是讓徐妙云能得到充足的修養。

  徐妙云休息的地方叫西雅城(西雅圖),乃是早年鄭和繞地航行時,留駐官兵在此修建的千戶所城。

  三個月后,朱棣在啟航前,下令升西雅千戶所為西雅衛,在原西雅城旁邊新建衛城,而供徐妙云修養的原西雅城被朱棣改名為棲凰城。

  棲,居住或停留之意。

  凰,徐妙云之意。

  棲凰城,即永樂皇后徐妙云停留居住之城。

  在朱高煦看來,朱棣的這種做法,應該是獨屬于他與徐妙云之間的浪漫。

  乾熙四年正月下旬,徐妙云病情加重,朱高煦下令命漢王朱高熾及王世子朱瞻基、趙王朱高燧及王世子朱瞻塙入京。

  二月底,漢王、趙王及二王世子抵京。

  三月初五,徐妙云崩于長壽宮寢殿,享年六十六歲,比原來的歷史上多活了二十年。

  五月十四日,朱高煦為其上謚號曰“仁孝慈懿誠明皇后”。

  六月十六日,葬仁孝皇后于長陵。

  此外,朱高煦還致書大寶法王分別于山西五臺山、南京靈谷寺為仁孝皇后建齋追薦冥福,命正一嗣教真人張宇初率諸道眾為仁孝皇后舉薦揚大齋祈福超度。

  由于朱高煦的重視,仁孝皇后的喪禮規格極為隆重,這也讓朱棣悲傷的心,感到了一絲安慰。

  朱高煦因仁孝皇后之喪白衣素服一年、輟視朝一年,日常只在西角門等地聽政議事。

  皇太子朱瞻域及美王朱瞻堂等諸王為仁孝皇后服斬衰三年之制,群臣為其服斬衰二十七日、白衣素服一年,周年祭后群臣參朝時服淺淡色衣烏紗帽黑角帶,退朝辦事仍然素服,朔望朝見服公服朝服,一直到二周年過后禫祭禮畢才恢復正常。

  乾熙四年十一月十四日,冬至,以仁孝皇后喪免朝賀,朝鮮國王李裪親自率領使臣奉儀物致祭仁孝皇后。

  乾熙五年二月、三月、四月,暹羅國王波羅摩刺、占城國王摩訶賁該、真臘國王參合那先后派遣使臣奉儀物致祭仁孝皇后。….乾熙五年八月二十日,渤泥國王遐旺率其王妃及陪臣來朝,王妃所要進獻給仁孝皇后的箋表為金縷文,并且有本地土產奉上,朱高煦命人將其所進獻的箋表和土產陳列于長陵享殿仁孝皇后圣象前。

  此后,從乾熙五年九月十二日開始,一直到乾熙六年三月十六日,哈烈國、古里國、阿魯國、柯枝國等十余國的國王或親自率領使臣到大明,或派遣使臣到大明,奉儀物致祭仁孝皇后。

  徐皇后病危之際,曾對朱棣、朱高煦言道:“生死有命,你們不必過度傷心。”

  當朱棣問起徐皇后還有什么要說的時,徐皇后卻囑咐朱高煦一定要愛惜百姓,廣求賢才,恩禮宗室,不要驕慣她的娘家人。

  朱高煦聽的泣不成聲,朱棣也淚流滿面,徐皇后在彌留之際還不忘勸朱高煦以國為重。

  徐皇后還告誡皇太子朱瞻域、美王朱瞻堂等皇孫要“敬以事上,仁以撫下,肅以正家,恩以睦親”,要他們時刻記在心上。

  對于漢王世子朱瞻基、趙王世子朱瞻塙,徐皇后也有教誨,讓他們專心致志、勤奮學習,并要求朱高煦善待這兩個堂侄。

  徐皇后去世后,年近古稀之年的朱棣情難自抑,慟哭垂涕,朱高煦只能讓太子朱瞻域對他婉言勸慰。

  “爹,娘若是看到你現在這個樣子,一定會很生氣。”

  朱高煦見朱棣已經淚流滿面,溫聲勸說道。

  朱棣卻抬手摸了一把眼淚,想到徐皇后音容宛在,破涕為笑道:“怕是還會跟我吵一架哩!”

  他頓了頓,望著徐皇后的圣像道:“你娘是這個世上最好的女子,她雖然身處宮中,但一心愛護天下黎庶。她仁愛明察、賢能善良,其德行不輸于后漢明德馬皇后與唐朝長孫皇后。”

  朱高煦神色肅穆道:“在兒子心中,娘和奶奶(孝慈高皇后)一樣,都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皇后。”

  “咳咳。”

  朱棣忽然咳嗽了一聲,似乎呼吸有些不暢。

  朱高煦連忙抬手,控制著力道為朱棣拍背。

  “好了,別拍了。”

  朱棣抬起手打斷朱高煦,并用拐杖狠狠地砸了一下地板,大聲道:“你手松開,我自己能走。”

  朱高煦也不廢話,他知道朱棣一生好強,即便眼下年老體衰,卻依舊強撐著做出一副行動自如的模樣。

  其實,由于朱棣在青年時期待在北平有十余年,又經常冒著嚴寒出塞作戰,因此年紀大了之后,患上了老年風濕病,個別手指與腳趾關節已經變形。

  好在朱高煦命令太醫針對性的調養,讓朱棣年過花甲之后體質比原歷史上要強太多,否則朱棣也撐不到現在。

  一會兒之后,朱高煦緊緊跟著朱棣走到了享殿外的走廊上。

  守在外面的鄭和、王景弘、慶耀等人連忙上前行禮。….朱棣對眾人視而不見,朱高煦微微頷首,示意眾人退下。

  “我聽說,你打算同時修建三條鐵路,遭到了滿朝文武的反對?”

  朱棣左手拄著拐杖,右手搭在走廊邊的護欄上,望著遠處的山林景色,緩緩問道。

  自從徐皇后去世后,他基本上從不主動過問政事,即便是接見鄭和、王景弘等近臣,也很少問及朝堂上的事。

  這次他之所以主動問及鐵路之事,是因為此事在近期鬧得沸沸揚揚,就連在長壽宮伺候他的宦官、宮女都私下議論此事。

  “朝中反對修鐵路的聲音很大,特別是年紀在五十歲以上者,反對的態度尤其激烈,兒子對此頗有顧忌,不敢輕易決斷。”

  朱高煦輕聲答道。

  “他們反對的理由有哪些?”

  朱棣隨口問道。

  朱高煦不緊不慢的答道:“主要有四點,兒子皆一一做了反駁,或提出了解決辦法。”

  “第一,他們擔心鐵路一開,則車夫販夫將無以謀衣食,恐小民失其生計,引發動亂。兒子反駁說,筑路養路、火車運轉皆需要人,小民不僅不會失去生計,還會多出許多活計。”

  “第二,他們認為鐵路于民間田廬墳墓有礙必多阻撓,地方上的士紳擔心鐵路轟鳴聲打擾祖宗先人,破壞風水。對此,兒子反駁說,鐵路所占土地不過一丈寬,對農田、民居、墳墓并無影響。”

  “第三,他們覺得鐵路有礙民間車馬及往來行人,恐至擁擠磕碰,擔心火車引發車禍。兒子對此有兩種解決方案,一是架設交橋,二是在鐵路與馬路交叉口設柵門瞭望,火車來了就阻止行人通行。”

  朱高煦說到這里,沒有繼續往下說,而是故意選擇了停頓。

  “他們對火車、鐵路了解不深,提出這些反對的理由,也在情理之中。”

  朱棣拍了拍扶手,輕輕頷首說道:“而你的反駁及解決辦法,也很中肯,我覺得并無不妥。”

  他頓了頓,扭頭看向朱高煦,奇怪的問道:“你剛才說,朝臣們反對的理由有四點,這第四點是什么?”

  “爹,兒子若說出來,必會惹你生氣。”

  朱高煦苦著臉道:“還是不說了。”

  朱棣知道朱高煦是為他好,怕他年紀大了,氣壞身體。

  可越是這樣,他越是想知道。

  “說。”

  朱棣盯著朱高煦,淡淡的吐出了一個字。

  朱高煦卻仿佛感受到了千斤重力瞬間壓在了他的身上。

  “好,我說。”

  朱高煦思索著言辭,慢騰騰的說道:“還有一些人認為,鐵路開通雖然有利,卻也有一大弊端。這個弊端就是敵人若來犯,用鐵路之便,可直抵京師。”

  “哼!我大明乃天朝上國,世界中央之國,何人敢來侵犯?”

  朱棣先是冷笑一聲,接著拿起拐杖,一邊對著護欄砸去,一邊罵道:“就算后世有不肖子孫敗壞朝綱,導致敵人乘坐火車來犯,難道不能拆毀鐵路么?這簡直就是放屁!愚蠢!荒謬!”

  他罵了一通,又砸了一通,心中怒氣消散不少。

  “高煦,你給我聽著,凡是持第四個觀點的官員,一律革職為民,讓他們滾回家種地去!這些人都什么玩意!?”

  PS:截止到乾熙七年,大明本土疆域圖在本書書友群里,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加群下載。

  .

  步驚俗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