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重生朱棣之子 > 第三百七十二章:大明美王宮
  乾熙元年五月,朱高煦在冊立太子數日之后,又同時冊封了八位親王。

  這八位大明親王分別是申王朱瞻埈、紀王朱瞻璟、來王朱瞻境、黎王朱瞻韋、越王朱瞻城、殷王朱瞻圻、墨王朱瞻墨、美王朱瞻堂。

  他們按齒序分別是朱高煦的長子(庶長子)、第三子、第四子、第五子、第六子(嫡次子)、第七子、第八子、第九子(嫡三子)。

  乾熙六年三月,徐皇后崩逝兩周年一過,朱高煦就下詔,命令三寶太監鄭和護送八王乘船出海,就藩東華沃洲。

  這一詔令頒布之后,整個京師的官場,立刻就沸騰了起來。

  許多官員原本認為申王、紀王、來王、越王的藩國會被安排在山東或吳越之地。

  畢竟申地就是松江府(后世上海),紀地即東周列國里的紀國之地,靠著如今的蓬來,來地即蓬來,越即吳越或南越之地,皆在大明境內。

  但是,此就藩詔一出,申、紀、來、越四王就必須跟著黎、殷、墨、美四王一起遠渡重洋,前往東華沃洲建國。

  按洪武年間的規制,大明親王就藩建國,除了配建王府之外,還設三護衛及王府長史司等屬官。

  依朝廷體制,每個王府設有三個護衛指揮使司、一個儀衛司、一個長史司。

  王府護衛指揮使司同朝廷京衛,設正三品指揮使一人、從三品指揮同知兩人、正四品指揮僉事四人、從五品鎮撫兩人、從七品經歷一人、正八品知事一人、從九品吏目一人、未入流倉大使及副使各一人。

  每衛設左、右、前、后、中五所,每所設千戶二人、百戶十人,又設圍宿軍(圍子手)二所,每所千戶一人。

  明制每個千戶所合計一千一百二十人,這樣算的話親王一護衛的人數約五千六百人,三護衛加圍宿軍二所總兵力超過一萬九千人。

  王府儀衛司,設正五品儀衛一人、從五品副儀衛兩人、正六品典仗六人。

  王府長史司,設正五品左、右長史各一人,正九品典簿一人,正六品審理所審理一人、正七品副審理一人,正八品典膳所典膳一人、從八品副典膳一人,正八品奉祠所奉祠一人、從八品副奉祠一人,正九品典樂一人,正八品典寶所典寶一人、從八品副典寶一人,正八品紀善所紀善兩人,正八品良醫所良醫一人、副良醫一人,正九品典儀所典儀一人、從九品副典儀一人,正八品工正所工正一人、從八品副工正一人,從九品伴讀一人,從九品教授無定員,未入流引禮舍兩人、倉大使一人、庫大使一人。

  如此算下來,一個王府至少需要配備兩三百名屬官。

  到了永樂年間,朱棣改封諸王于中國之外建國,原來的親王王府升格為藩王王宮,這王宮需要配備的屬官就增加到了五百余名。

  即便是按一個藩王王宮至少需配備五百名屬官算的話,那么八個親王就藩建國,將會帶來四千個空缺的官位!

  是四千個!

  不是四百個!

  而且是官!

  不是吏!

  就算需要遠渡重洋去海外藩國就任,但官畢竟是官,而且是一個大明藩王封國的王宮屬官,并非尋常的地方官。

  洪武年間,藩王王府的屬官,在面對同品級的朝廷正職官員時,多少都會有些低人一等的感覺。

  然而,諸王改封海外建國之后,雖說藩王封國在體制名分上與大明一省平級,且必須遵從并使用大明律令、不得私鑄錢鈔等,可藩王權力仍然極大。

  藩王不僅可以自行委任官職,享有無須上訴到朝廷的司法終審權,更有權對外開疆拓土。

  可以說,此時的大明藩國與宗周分封的諸侯國十分類似,只不過沒有鑄幣權以及完全自主的軍事行動、外交等權力。

  因此,永樂改封之后的大明藩國王宮屬官,相當于大明皇帝的內廷屬官與朝廷六部等中樞官的結合。

  故而,從乾熙六年三月中旬開始,山西、陜西、遼西、遼東、河南、山東等靠近直隸的地方官員,但凡是想為家族子弟、親朋好友等謀一個出路的,無不是絞盡腦汁,想盡辦法的趕往京師,只為向吏部推舉“八王屬官”。

  胡濙是美王朱瞻堂極為賞識之人,他推舉的一眾“俊才”自然毫無懸念的被朱瞻堂選中,后來跟隨大明美王殿下漂洋過海,到了東華沃洲安家落戶。

  在這些“俊才”之中,有一個人的履歷十分特殊,那便是考了三次才考中舉人的徐珵。

  徐珵,吳縣人,七歲入社學(小學堂),十一歲通過童生試考入縣學(中學堂),十四歲通過鄉試考入蘇州府常科書院(大學堂)。

  他入常科書院學滿五年后,按規定參加淮東省常科書院學滿考試,但首次考試成績不合格,次年再次參加學滿考試仍不合格,一直到二十一歲時第三次參加學滿考試才取得合格的成績,最終順利獲得舉人名籍,擁有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

  不過,次年三月他在參加禮部主持的會試時,卻意外落榜了。

  雖說徐珵覺得意外,可他的表姨夫胡濙卻認為徐珵落榜在情理之中。

  因為在胡濙看來,徐珵學修的科目十分龐雜,即便參加科考時考的是目前最有前途的科目之一的武事科,但徐珵并沒有專心致志的深入精修這個科目。

  若是放在以前,徐珵此次的成績或許可以考中,但現在選考武事科的學子很多,禮部會依眾學子的考試成績由高至低依次錄取,那么徐珵落榜就在所難免了。

  徐珵雖然身材矮小,但精明干練,頗有心機,且喜好功名,為了盡早步入仕途,他在得知“八王即將就藩”的消息后,就找到了他的表姨夫胡濙。

  他認為美王朱瞻堂雖喜好機巧之物,但英明果敢、虛懷若谷、善于納諫、唯才是舉,是能成事之人。

  而且,據他打探得知,美王的封地在東華沃洲西金衛及周邊地區,那里物產豐盈,河流縱橫交錯,美王國得水上交通之利,將來必能率先做出一番功績。

  所以,他請求胡濙把他推舉給美王朱瞻堂。

  此時的徐珵風華正茂,是一個斗志昂揚,一心要建立功業的有志青年,胡濙當然沒有理由拒絕。

  于是,經過胡濙的潤色,徐珵成了一位對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陰陽五行等學問都有研究的青年才俊。

  然而,徐珵此人正是歷史上那個在土木堡之變爆發后建議朝廷南遷,卻遭到朝野內外一致譴責的翰林院庶吉士、編修、侍講徐珵。

  徐珵后來在景泰年間改名為徐有貞。

  明英宗復辟當日,便對奪門之變的功臣大加封賞,任命徐有貞兼任翰林學士,進內閣參預機樞政務,又加兵部尚書。

  當時兵部尚書于謙、大學士王文被逮捕下獄,遭人誣以“更立東宮”、“謀迎立襄王子”等罪名,定為謀反,判處極刑。

  明英宗認為于謙曾有大功,不忍將其殺害,為此猶豫不決,可是徐有貞卻進言道:“不殺于謙,復辟之事師出無名。”

  于是,明英宗這才下定決心,在正月二十三日將于謙、王文處斬。

  不過,對于徐珵在歷史上的所作所為,美王朱瞻堂并不知道。

  他只知道徐珵是個知曉天文地理、兵法水利及陰陽五行等學問的大才子。

  所以,在乾熙六年六月,朱瞻堂于海船上與當時才二十二歲的徐珵交談了一番之后,果斷下令任命對方為王宮長史司左長史。

  此后,鄭和率領船隊,護送八王及其屬官、護衛及家卷等,經對馬海峽,沿鯨海一路北上,再向東北穿過巖鎮海峽(宗谷海峽)進入北海(鄂霍茨克海),最后穿過北海向東駛入北大東洋(北太平洋)。

  四個月后,也就是乾熙六年十月,乘坐安裝了動力強勁的小型蒸汽機海船的朱瞻堂等八王,在鄭和等水師官兵的護送下,順利抵達了東華沃洲西北部的雅泥安國(《坤輿萬國全圖》上的亞泥俺國,即阿拉斯加地區)。

  大明船隊受到了雅泥安國眾酋長的熱烈歡迎,并在海岸港口休息數日后,沿著東華沃洲西海岸一路南下。

  同年十一月,美王朱瞻堂在西金衛(舊金山)附近港口下船,他告別鄭和后,率領家卷、仆從住進了西金衛城,至于其三護衛及眾屬官則居住在西金衛城外郊區。

  朱瞻堂之所以要住衛城,是因為屬于他的美王宮還未開始動工建造。

  不錯,就是壓根沒動土!

  朱高煦只是在東華沃洲西部的西金衛及其周邊劃了一片地區,作為美王朱瞻堂的封國,卻沒有派人先行一步為其修建王宮。

  甚至連美王宮的選址事宜都未考慮過。

  此事需要朱瞻堂與其麾下文武商議之后,或其自行決斷之后,按朝廷規制營建親王王宮。

  于是,被朱瞻堂任命為左長史的徐珵自告奮勇,站出來表示愿意帶人沿西金衛向沃洲大陸內部勘探五百里。

  西金衛指揮使李俊集早已往沃洲大陸內部探測超過三百里,并初步建立了一些零散的據點,設置了十幾個百戶所。

  他知道幫助美王朱瞻堂選擇王宮地址是大功一件,自然不愿錯過這次機會,因此毛遂自薦,表示愿意親率衛士護送徐珵深入大陸進行勘探。

  朱瞻堂大喜過望,當即答應徐珵與李俊集所請,命二人過了乾熙七年的正月之后就出發。

  由于大明在海外設立藩國,施行“夏君治夷民”之策,因此類似西雅衛、西金衛等設置在沃洲大陸上的衛所,對沃洲本地土著一概采取溫和的吸納之策,除非遭到土著主動侵襲,否則大明衛所從不主動對土著動用武力。

  實際上,搶劫是成本最低的買賣,不過沃洲土著打不過明軍,只好乖乖與大明衛所軍士進行貿易,換取各部落所需的衣服、菜刀、鋤頭、糖、鹽、腌肉罐頭等各種各樣的生活物資。

  尤其是大明衛所冶煉打造出來的菜刀,雖然談不上削鐵如泥,卻也十分鋒利,比西金衛周邊土著使用的銅制刀要好用太多。

  再有就是以咸魚為主的腌肉陶制罐頭,對土著的吸引力也特別大。

  自從永樂初期,大明朝廷正式對努爾干地區大舉開拓之后,朱高煦就搗鼓出了用陶罐儲存腌制品的罐頭。

  這種高鹽罐頭,保質期能長達半年甚至一年之久,不僅能幫助衛所軍士補充鹽分,還能補充肉類蛋白,所以駐守在努爾干嚴寒之地的衛所軍士靠著漁獵制罐頭,開荒種地,逐漸發家致富。

  努爾干的魚罐頭更是通過海路,售賣到了大明江南地區。

  由此可知,西金衛的咸肉罐頭對沃洲土著的吸引力有多么巨大。

  所以,徐珵與李俊集的勘探之行,并沒有遇到太大的阻礙,畢竟他們一路上不是燒殺搶掠,而是類似游山玩水一樣的走走停停,且每到一處都會與當地部落進行簡單的貿易。

  乾熙七年六月,徐、李二人返回西金衛,向朱瞻堂呈上了繪制的輿圖,并在輿圖上圈出了兩個營建王城的備選地點。

  這兩個地點,一個就是西金衛城,另一個是在西金衛城東北方向兩百四十里處的東金千戶所城(薩克拉門托)。

  西金衛城所在地最初沒有名字,早期因駐守在這里的一個總旗軍士無意中在河流淺灘里發現了金沙,于是鄭和在這里設置了金沙千戶所,歸西雅衛管轄。

  不久后,金沙千戶所的軍士沿著金沙河(薩克拉門托河)向上游勘探的時候,在現在的東金千戶所之地的金沙河上游淺灘里又發現了金沙。

  因此,鄭和奏請朱棣,設置西金衛,治所就設在原金沙千戶所城,并將原先的金沙千戶所移到了現在的東金千戶所之地,更名為東金千戶所。

  徐珵之所以會選擇東金千戶所城,是因為他發現金沙河的整個流域將東金千戶所城與西金衛城周邊方圓四五百里地都涵蓋了起來。

  據徐珵勘探,金沙河發源于西金衛北部的一座無名高山附近,全長有一千余里。

  該河自發源地流向西南,穿過西金衛旁邊兩座山脈之間的谷地北部,到下游與一條無名河匯合后不遠,連同另一條無名河形成了金沙河三角洲,最終注入西金灣北部。

  而在整個金沙河流域之中,東金千戶所城所在的位置,恰恰是遏制河流南北的交通要地。

  美王朱瞻堂并沒有貿然做出決斷,他知道營建王城是一件必定載入史冊的大事,必須慎之又慎。

  為了一探究竟,朱瞻堂親自在李俊集、徐珵的陪同下,帶著數百護衛,沿著金沙河走了一遍。

  最后,他選擇了在東金千戶所城營建屬于他的美王城與美王宮。

  于是,持續四年的美王國王城及美王宮營建工程在徐珵的主持下開始了。

  依洪武年間定下的規制,親王王城高度達二丈九尺五寸,即接近十米高,護城河闊十五丈,深三丈,也就是寬度超過四十五米,深度有九米多。

  南京皇宮內有奉天殿、華蓋殿和謹身殿這三大殿,王宮內也有承運殿、圜殿和存心殿同樣的三大殿。

  此外親王宮殿、門廡及城門樓皆覆以青色琉璃瓦,這和皇太子東宮的規制完全一樣。

  至于王宮的大小,是以最早竣工的太原晉王府作為范本,即“東西一百五十丈二寸五分,南北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也就是東西寬約五百米,南北長約六百六十米,總面積約為后世故宮的百分之四十五。

  乾熙八年,十一月二十日。

  經過一萬五千余名工人(含土著九千)一年半時間的努力,美王宮的主體宮殿率先竣工。

  美王朱瞻堂從西金衛城搬進了王宮之中。

  而當年那位寂寂無名的吳縣舉子徐珵,已成為深得美王朱瞻堂倚重的心腹之臣!

  PS:最近經常加班,更新難以穩定,望大老們多理解!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