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重生朱棣之子 > 第三百八十八章:世鎮一地便可世襲罔替
  乾熙十七年十一月底,朱高煦大勝而歸,班師回朝。

  孟甸總兵官英國公張輔、孟撾總兵官成國公朱能先后上奏,請求回京述職。

  朱高煦分別回復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能諭曰:“孟甸雖平而諸蠻之心尚懷疑貳,大軍一回,恐彼相扇為患,爾其留鎮之。”

  同時,朱高煦又傳諭孟甸巡撫龔永吉、孟撾巡撫吳與弼,讓他們積極配合張輔、朱能,盡快讓華夏文化在兩地開花結果。

  因為去年十月,初任孟甸巡撫高士文不幸病逝在了任上,所以孟甸布政使龔永吉被升任孟甸巡撫。

  再加上當時朱高煦將初任孟撾巡撫王驥調回京師升任兵部尚書,隨后孟撾布政使吳與弼升任孟撾巡撫。

  此后,龔永吉、吳與弼為孟甸、孟撾的穩定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至于兩人在乾熙十八年、乾熙二十一年赴京述職時,皆得到朱高煦夸贊與賞賜就屬于另外的故事了。

  且說乾熙十七年十二月底,朱高煦為了讓張輔、朱能安心鎮守孟甸、孟撾,正式頒布了兩道圣旨。

  第一道圣旨是讓沐成之子沐儼襲爵黔國公,并擔任云南總兵官,像他父親沐成一樣繼續為大明鎮守云南。

  并恩準黔國公爵位世襲罔替,與國同休。

  從沐英、沐春、沐成父子三人開始,沐家鎮守云南已成慣例,朱高煦這道旨意,等于是從法理上確認了沐家世鎮云南的地位。

  第二道圣旨的大概意思是說,由于孟甸、孟撾新設,兩省境內夷漢雜居,為了避免兩省將來出現亂子,他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決心效法太祖高皇帝讓沐英父子鎮守云南之故事,命英國公張輔鎮孟甸、成國公朱能鎮孟撾。

  為了避免遭人誤解,彰顯圣天子大恩,朱高煦特地在圣旨里表明,張輔、朱能二人的國公爵號不變,爵位傳襲不降等,乃是與沐家的黔國公一樣,世襲罔替,與國同休。

  以張輔為孟甸總兵官,其子孫世襲英國公爵位,且在戰時兼領孟甸總兵官之職,世代為大明鎮守孟甸。

  以朱能為孟撾總兵官,其子孫世襲成國公爵位,且在戰時兼領孟撾總兵官之職,世代為大明鎮守孟撾。

  這兩道圣旨一經頒布,頓時震驚朝野。

  滿朝文武,除了張輔、朱能之外,皆是驚的掉了下巴。

  就連半個月后收到圣旨的沐儼也是驚訝萬分!

  他們之所以會感到震驚,是因為這兩道圣旨等于給大明的勛臣武將們設立了一個新的追求目標,即國公爵位不是終點,武將勛臣外出世鎮一地,爵位世襲罔替,與國同休才是!

  以前朱棣在永樂初期改革爵位制度,規定了降等襲爵與考核襲爵并行,如今朱高煦這道旨意,等于重新建立了一個爵位世襲罔替的規矩——世鎮一地便可世襲罔替。

  朱高煦此舉,無疑是變相的兌現了朱棣在永樂年間對勛臣武將們的承諾——分封異姓功臣于海外建國。

  朱棣這一生也沒有分封任何的異姓功臣去海外建國。

  他不是不愿意兌現承諾,而是他針對此事曾與朱高煦有過不下于十次的商討。

  父子倆皆一致認為直接分封異姓功臣在海外建國雖然可以起到激烈武將勛臣的作用,但不利于大明的長治久安與華夏民族的團結。

  “異姓”終歸避不開一個“異”字。

  朝廷實力強大時還好,可一旦朝廷開始衰弱,建國的異姓臣子必然會生出二心。

  長此以往下去,恐怕只需一、二百年的時間,春秋戰國的局面恐怕就會在大明的治下重演。

  而讓異姓功臣世鎮一地,與分封建國雖然有著名分上的區別,但享有的尊榮、權力、地位卻不亞于大明郡王。

  更何況還是以圣旨形式對職位、爵位進行確立的異姓功臣!

  朱高煦頒布這兩道圣旨,除了確定了張輔世鎮孟甸、朱能世鎮孟撾的權力之外,還對沐家世鎮云南的情況做了進一步的明確。

  沐家不是云南王,無論內容還是形式上都不是。

  沐家自沐英起,西平侯共歷二世三代。

  第三代西平侯沐成在永樂年間累功進封黔國公。

  在原先的歷史上,自沐成起,黔國公共歷十世十三代,至南明而爵絕。

  這便是沐家的爵位情況,無一人在生前封王。

  沐英的黔寧王、沐成的定遠王,皆是追封的榮譽稱號,與歷史上吳三桂的“平西王”異姓王爵完全不是一回事。

  沐英家族能夠世代鎮守云南,憑借的并不是爵位,而是職位,即云南總兵官。

  總兵官是大明的武職官名,是法定的某省或某地區的最高軍事長官,擁有兵權。

  明朝建立后,從京師至地方,皆立衛所。

  凡遇有征伐,則任命將領擔任總兵官,調衛所軍,由其統率,戰事結束后,交所佩將印,軍隊各歸衛所。

  因此,總兵官屬于臨時差遣,無品級,無定員,多由公、侯、伯、都督充任。

  乾熙初期,朱高煦對大明軍制進行改革,在朝廷設大都督府,在地方上設置九個都督府。

  其中邊疆省以衛所兵為主,募兵為輔,如云南、交州,至于內地各省則以募兵為主,個別內地省因土司眾多的緣故保留了部分衛所兵,如貴州、四川等。

  歷史上,云南都指揮使司的高官如都指揮使、都指揮同知往往由沐家兼任。

  而在穿越者朱高煦進行軍制改革之后,除了沒有土司存在或者僅有少量土司存在的內地各省之外。

  像云南、貴州、四川這種境內存在大量土司的行政省,都指揮使司并沒有遭到裁撤,只是將其連帶下轄未改編的衛所一并劃歸所屬都督府管轄罷了。

  所以,云貴都督府下轄的四個軍的官兵人數建制偏少,畢竟其下轄的云南、貴州境內還有很多衛所。

  這也是乾熙軍改后,黔國公沐成為何會以云南都指揮使之職,兼任云貴都督府軍參總督的原因。

  歷史上,正統年間以后,大明邊境戰事時起,總兵官逐漸成為常設武職官員,其掛印稱將軍者,云南為征南將軍,湖廣為平蠻將軍,兩廣為征蠻將軍,大同為征西前將軍,甘肅為平羌將軍,寧夏為征西將軍等等。

  故而,從沐成開始往后,沐家世代以總兵官之職掛征南將軍印,鎮守云南等處地方。

  而在沐成之前,大明還有過六任征南將軍,按時間先后順序依次是湯和、廖永忠、周德興、鄧愈、傅友德、顧成。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換源app】

  史書上沒有記載沐英掛征南將軍印的記錄,但有沐英擔任征南右副將軍的記錄,以及朱元章任命沐英為云南總兵官鎮守云南的記載。

  說白了,無論是在原來的歷史上,還是被穿越者朱高煦改變之后的現在,沐家世襲的是黔國公爵位,不變的是云南總兵官的軍職。

  云南的民政、刑獄自有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分別負責,沐家無權,也不能隨意干涉云南地方上的行政與司法。

  如今朱高煦在圣旨里強調他下令讓張輔世鎮孟甸、朱能世鎮孟撾是效法太祖高皇帝命令沐英鎮守云南的故事。

  再結合那道讓沐儼襲爵黔國公,兼領云南總兵官之職繼續鎮守云南的圣旨,那么從今往后,沐家世鎮云南的名分便在此圣旨上得到了肯定與體現。

  乾熙軍改之后,都指揮使司仍然是大明地方上的軍事權力機構,具體負責管理所轄區內衛所,以及與軍事有關的各項事務,隸屬于朝廷的大都督府,并聽命于某地都督府。

  沐家兼任都指揮司高官之職,除了擁有管理地方衛所的權力之外,還掌管著土司的任命、認可、晉升等權力,即史書記載的“諸土司之進止予奪,皆咨稟。”

  因為在洪武年間與永樂前、中期,云南、貴州、四川等省境內納入地方三司權力體系,真正由朝廷任命流官治理的府縣并不是非常多,尤其是貴州與云南。

  所以,在永樂后期以前,控制住了云南土司,也就等于控制了云南大部分地區。

  這才是沐家早些年在云南真正的權力所在!

  不過,從永樂后期開始,朝廷對一些地區進行了改土歸流的嘗試。

  乾熙初期,朱高煦正式將巡撫設置為一省最高行政長官。

  他在任命齊泰擔任貴州巡撫在貴州著手試點改土歸流取得顯著成績之后,正式開始在云南、廣西、廣東等省逐步推進改土歸流之策。

  隨著四級官道的修建,云貴、兩廣等省境內的道路交通變得越發便捷,以及推廣漢化帶來的影響越來越大,云南、貴州等地改土歸流推進的相當順暢。

  以至于思任法在麓川掀起叛亂的時候,與麓川接壤的云南境內土司卻十分老實,這都是改土歸流的效果。

  即便如此,眼下的云南境內依然存在著為數眾多的土知府、土知州、土知縣。

  畢竟改土歸流是分階段推進的,并不是一刀切下去就搞定了,講究的是循序漸進。

  所以,沐家在云南的權勢依然很大。

  孟甸、孟撾兩省境內同樣存在著為數眾多的土縣,故而張輔、朱能在鎮守之地的權力及影響力,可與當年的沐英之于云南一樣,足以令大明現在所有的勛臣武將們羨慕!

  除非將來這三家后人犯下大罪,否則他們世襲的國公爵位,與在戰時兼領總兵官的權力沒有人可以剝奪。

  事實也是如此。

  張輔家族、朱能家族此后分別世鎮孟甸、孟撾,和云南沐家一樣,與大明休戚與共,同存同亡。

  張輔為了孟甸的長治久安嘔心瀝血,他在乾熙三十二年六月于緬甸城英國公府去世之后,孟甸父老“復請立祠緬甸城中,歲時祀之。”

  這足以體現孟甸省緬甸府百姓對于張輔的懷念和敬仰。

  當然,朱高煦也沒虧待張輔,死后追封其為定興郡王,謚忠烈。

  又命張輔之子張懋襲封英國公,繼續以孟甸總兵官之職鎮守孟甸。

  其實,張輔鎮守孟甸期間的一番作為,基本都是效法沐英當年在云南的做法。

  他剛進入孟甸,就乘軍事行動之時,派人修筑道路,架設橋梁,以溝通孟甸各府重鎮。

  在鎮守期間,張輔將兵員重點部署在麓川、緬甸、孟養、木邦等要地,每六十里置一堡,安置軍士,進行屯田,禁止擾民,且使兵衛相屬、道路易通,無事則分兵駐守,有警則合兵剿捕,決不分兵散守,深入重山。

  雖然在張輔鎮守孟甸期間,也曾多次發生部落酋長的叛亂,但由于張輔開諭在先,用兵在后,常常是出師未戰,叛酋即懼而請降。

  張輔又不嗜殺戮,罷兵而撫其民,久而久之,其恩其威皆令土著折服。

  而且,他在孟甸巡撫、布政使等文官推行強制漢化政策的同時,每月都會在六個府城之中舉辦練兵大校,然后趁機招募接受漢化的土著青壯充當輔兵,給予土著青年一個從戎的機會。

  畢竟,自乾熙軍改之后,凡是當了兵的適齡男青年,無論是正兵還是輔兵,只要是未結婚的,都可以參加軍中半年一次的相親會。

  而參加相親會的女方,大都是未婚的軍中醫務人員或由布政使司衙門負責組織的地方上的適齡未婚女青年。

  針對大明軍士成婚,朝廷有專門的婚期,以及配套軍屬的政策。

  換言之,能被選中的土著青年,等于是提前為其子孫后代購買了一張可以世襲的大明國民身份牌。

  因此,但凡被選為輔兵的土著青年家庭,無不對張輔感恩戴德。

  《明高宗武皇帝實錄》也對張輔作了極高的評價:“輔宣上威德,約束將士,撫綏蠻夷,遠近翕然。……輔為人寡言笑,沉毅有智量,好賢禮士,撫御士卒,尤有恩意。……輔宣布恩信,撫而治之。招懷番酋,得其歡心。”

  至于朱能,同樣為了孟撾的長治久安,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張輔在孟甸做什么,朱能就照葫蘆畫瓢跟著一起做。

  不過,朱能沒有張輔活得久,他在乾熙二十二年十月病逝于巡視軍營的途中。

  據隨軍醫官醫桉記錄,朱能以年過古稀之身積勞成疾,最終耗盡心血而薨。

  朱高煦聞訃訊,賜祭葬,追封他為東平郡王,謚號“武烈”。

  又命朱能之子朱勇襲成國公爵,并擔任孟撾總兵官,繼承其父遺志,為孟撾的和平穩定繼續努力。

  《明高宗武皇帝實錄》也對朱能作了極高的評價:“成國朱能,勇冠三軍。數言悟主,百戰成勛。……能宏博端重,折衷稠眾,詞簡理當,無不心服。其愛士若子,懷綏降附,恩惠周至,死之日將校皆為流涕。”

  ps:今天只有這一更,謝謝老鐵們的不離不棄!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