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八十九章文化戰爭的開始
  第八十九章文化戰爭的開始

  何夕自然會有罵名,甚至罵名還不小。

  畢竟,讓天下讀書人都不高興的事情,何夕做了。還能在讀書人哪里得了好嗎?

  但是朱雄英卻很高興。

  無他,他覺得何夕是在表面心意。

  無他,何夕如果留戀權力的話,是決計不能做這一件得罪太多人的事情了。這一件事情一出來,一旦天下太平,何夕的位置就會立即不穩定。

  無他,治理天下少不了讀書人。

  而今天下最多的讀書人,就是那群學文言長大的人。

  何夕怎么可能受歡迎啊。

  何夕說道:“陛下,臣的心意早就說過了。臣從來是不在乎權力,只在乎做事,只要能將變法推行下去,不管付出什么樣的代價。臣都心甘情愿。”

  何夕這一番話,是實話。但也不是實話。

  是實話,何夕是想功成身退。

  不是實話在于,何夕從來不覺得古代文言文能與白話文爭鋒。

  即便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存在白話與文言并存的情況。但是白話必將戰勝文言。

  原因無他,就預言本身,文言的生命力遠遠比不上白話。文言僅僅是書面語而已。白話有那么多人在說。使用人數多少,本身就代表著生命力的強弱。

  更不要說,這雙方背后的支持者。

  文言文背后的支持者是儒家,而白話文的支持者,是軍隊的軍人,工人,乃至于何夕所倡導的新學。即便再推崇古代文化的中國人也不得不承認,現代文明是勝過古代中國的。

  何夕提煉的東西,雖然現代文明的一爪半麟,甚至體系并不完善。但是依然要勝過古代文明的。

  這一場漫長的文化戰爭,勝利者一定是白話文。

  白話文勝利之后,何夕會是一個什么地位?

  只是何夕對這個并不是太在乎的。也沒有想用這個謀取政治上的好處而已。

  ------

  雖然朱雄英與何夕準備南巡。但是還需要一段時間。不過,關乎滄州慘案的宣傳就已經開始了。

  一時間,解縉發動了幾乎所有的渠道,將滄州慘案這一件事情傳遍天下,即便是南京城中,也有無數小報。詆毀傅友德。傅友德的名聲一下子變得臭不可聞。

  如此一來種種壓力都壓倒了傅友德身上。

  很快傅友德都接到了命令。

  讓他回家述職。當然了,還有一個光明正大的理由,就是參加皇帝的婚禮,也就是他女兒要出嫁了。

  傅友德在安陵堡外面大營,也輕輕一嘆。此刻秋天快走到了盡頭。北方大地即將變得冰天雪地了。倒不是說不能動兵。但是不管怎么說,北方的冬天打仗,需要注意的事情相當多。

  北方的冬天,雖然不如莫斯科的冬天那么駭人。但是大軍出動所需要的準備也是很多的。

  再加上之前的敗仗,給傅友德帶來很多很多東西,他需要時間去調整。以全新的戰術體系來迎戰北軍,最少以現在的打發,是完全打不贏的。

  所以,他也想回南京了。

  因為這一件事情,不是他在這里能夠做到的。

  傅友德將大軍交給副手之后,就輕車簡從,回到了南京。

  只是剛剛回來,就聽到了一個壞消息。

  那就是高麗戰場上的。

  是傅忠寫信來抱怨。

  日本戰場上勾心斗角,他要注意的事情太多,好像被一層層的繩子給綁上了,身陷泥澤之中,雖然有數萬大軍,但是動彈不得。他請求父親,想辦法派數萬援軍過來,如此一來,就能平定日本,轉向西征了。

  傅友德見狀,不由苦笑,傅友德雖然不能說是自身難保,但是對日本也是很難插手了。更重要的是,高麗日本所在的東洋,對南京方面來說,已經有些雞肋了。

  日本戰亂,從日本到南京的黃金白銀也受到了影響。大大減少。再加上,之前維持東洋地面軍隊的人力物力都是遼東支持的。而今,都需要海上運過去,成本大增。算一個整體賬的話。

  得不償失。

  再往高麗投入軍隊,遠洋支援維持一只軍隊已經很困難了,如果再加上一支,豈不是更困難嗎?更不要說,傅友德雖然不知道南京的家底如何?但是有一點他是很清楚的。

  打仗打得是錢。

  而今南北雙方戰事,非一日可定,錢,財政上的支持就更重要了。高麗方面完不成牽制北京方面的任務,反而成為南京方面的累贅,這已經讓南京很多文官不舒服了。

  當然了,朝廷之中,也是有知兵的人。韓國公李祺就非常反對。他認為只要征東軍存在,北京方面就不能不加強對東方的防御。這就牽制住北京的力量了。

  這才讓征東軍維持下來。

  但也僅僅是維持下來,至于傅忠所說的,征兵數萬,一戰而定,傅友德知道根本不可能,也不相信。

  日本是傅友德打下來的,傅友德知道日本的情況,雖然而今變得比當初更加復雜,本質上沒有變化,那就是日本并不是一個很容易政府的國家,想要征服這樣的國家,反復數次,等將來生活在日本國的人死光,剩下都是大明占領之后所出生的人,那個時候,大明對日本的統治,或許才算得上穩定。

  也就是說,日本問題本來就很棘手。

  不是能速戰速決的。

  如果,傅友德在北邊大勝而歸,這一件事情,他還可以開口。但是而今卻不一樣了。他最好當做不知道。

  傅友德回京之后,自然是第一時間見朱允炆。

  但是朱允炆并沒有見他。原因是大婚在即,禮儀繁忙。推到大婚之后,再見他。其實是朱允炆對傅友德憤怒之極,正如朱雄英所言,朱允炆不是傻子,他知道輕重。

  正因為知道輕重,所以他明白,而今沒有人能代替傅友德,且不說能力問題,單單是忠誠都很成為問題。畢竟,北方那位可是他的哥哥,大明太祖皇帝嫡長孫。

  如果他將大軍所托非人,這家伙領著大軍投降了,他豈不是完蛋了嗎?

  而傅友德雖然打得不好,還做下蠢事,也就是滄州慘案。但是傅友德的能力,忠心,與他的利害關系,讓朱允炆選來選取,最后只能是傅友德,不可能有別人。

  但是朱允炆知道自己在城府上還是有一些淺薄,唯恐自己見傅友德的時候,露出破綻來,這才用這個理由,推托幾日,讓自己平靜一下。

  當然了,朱允炆所言也沒有錯。

  皇帝成婚,禮儀繁忙。

  要知道,這是大明第一次皇帝成婚。朱元璋稱帝之前,已經與馬皇后成親。歷史上大明第一個未結婚就登基的皇帝,是正統。正統結婚的時候,是一個皇帝婚禮,就成婚這一件事情,該采用什么樣的禮儀,朝中還有一番爭論。

  而今同樣是這樣,朱允炆這一場婚禮十分隆重。

  需要完成這幾個目標,第一自然是拉攏傅友德。讓傅友德綁在他船上,第二個目標,向全天下人宣布自己已經成婚,是一個成家的男人了,從而確立自己的權威。盡快的將朱元璋的痕跡洗去,天下將進入建文時代。

  第三,其實也是文官們所想的,粉飾太平。更是彰顯出他們的能力。雖然北方依然在打仗,但是整體上對江南,對南京,根本沒有太多的影響。似乎根本不存在一個北京,也不存在與北京的戰事一般,從而凝聚人心。

  但是也不至于皇帝一點時間都沒有。作為借口卻是極好的。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