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大明公務員 > 第九十五章 深入
  第九十五章深入

  “是。”何夕說道。

  “那么將來怎么辦?都僅僅是國子監生嗎?”方孝孺說道。

  這一句話,才算是真正進入重點了。因為方孝孺的意圖從來不在這一次考試。而是今后,何夕在這一次考試背后大文章。

  何夕說道:“以我之見,今后縣學,府學,國子監三級學府。都要規定學習年份,還要規定學習進度,比如縣學數年,多打基礎,學習經義,訓詁,數學,等學問。其中學習優異者,可以考入府學,府學數年,則再深一層,學習微言大義。又在其中優中選優,考入國子監,國子監不僅僅要學經義,也要學實務,朝廷各項事務等。”

  “這三者,可以參加吏考與官選。”

  “縣學畢業,可以參加府縣兩級的吏選,府學可以參加,府省兩級的吏選。而國子監可以直接參加官選。”

  “不管是吏選還是官選,都是朝廷公布官缺之后,各自到吏部報名選拔。”

  方孝孺心中暗暗嘀咕:“三舍法,銓選制,好像又是一些不一樣。”

  三舍法,就是王安石變法的一部分,就好像何夕規定的那樣,將學校分為上中下,三舍。只是更類似于學校之中但三個年級,而不是而今學校體系。

  方孝孺說道:“如果按大人你的說法,一個人讀完縣學府學國子監,最少要讀十幾年,然后才參加考試,豈不太遲了。而且聽大人,言下之意是不準備考進士了?”

  “快與慢,就方先生怎么看了。”何夕說道;“之前真正能考中的,那一個沒有寒窗苦讀十幾年。同樣寒窗苦讀,我不覺得有什么差別。而且我還覺得,我這種制度快了。”

  “此言怎講?”方孝孺問道。

  何夕說道:“因為各級官員選拔,都有年齡限制,如果超過三十歲,任何職位都不適合他了。人生三十而立,自然也可以想想自己該做些什么,而不是將剩下的一輩子,全部撲在入仕之上,而且朝廷選拔的人才,是能為朝廷所用的。而不是當官不過數年,就告老還鄉之人。”

  “至于,進士,正如方先生所言,我是不愿意再有。因為進士起點太高了。宰相起于郡縣,才是硬道理。我認為大明的官員都要從最底層爬起。今后才不能承擔大任。”

  方孝孺一聽,頓時不同意了,說道;“何大人。你此言差矣。按你這個說法,一個十二三歲讀書,估計到二十五歲才能入仕為官,還是最下等不知道七品還是九品,等這樣一個人身居高位,恐怕已經白發蒼蒼,七老八十,哪里有精力為國家效力。這不是為國家選拔人才,而是摧殘人才,更不要,重進士,以崇學問。進士之設,是用來引導天下風向的。至于三十歲之上,不再準許參加考試,更是大錯特錯。科舉之設,不僅僅在招收人才,更是羈絆志士之心。如果三十歲截止,讓他們走向絕路。恐怕為朝廷之患。何大人,你還是年輕,沒有想過。”

  何夕聽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說道:“哈哈哈。方先生說得太好笑了。是的,如果一個按我說的履歷一步步爬上,能為朝廷重臣的時候,最少五六十歲了。這豈不是國家正常現象。或許五六十歲的人,在別的地方顯老,但是在朝廷上真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不要擔心,沒有人脫穎而出,畢竟這么長的路徑,都是給尋常人所設的。是擋不住天才的。”

  “至于擔心,三十歲后不能考試,就怨恨朝廷,能作亂天下的。這種人定然是大智大勇,怎么也不可能通過不考試。其次,他就是有作亂天下的能力又如何,書生造反十年不晚。只要朝廷能治理好天下,還怕區區鼠輩。”

  “方先生,是不是把某些人看得太重,將天下人看得太輕。請問元末天下群雄,哪一個儒生?”

  “至于進士引領天下風潮。不錯,是有這里原因,故而才必須廢除,蓋因東華門外唱命者,敗壞天下大事,令崖山陸沉,這個教訓一定要吸取。”

  方孝孺頓時色變,說道:“何大人,此言過了吧。”

  何夕說道:“或許吧,不過在我看來,未來進士是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因為朝廷要的是能夠辦事的官員,而不是考試好的人才。這兩者并不相等。朝廷不應該給人一步登天的機會。”

  “即便有才華,也必須一步步從底層上來。”

  何夕接著將他對姚廣孝說的那一套選官制度,說給方孝孺聽,從學校到吏員,官員,從官員選拔,一步步提到國家重臣的級別。因為國家重臣之上的任命,就是皇帝的領域了。

  只是何夕忘記了一件事情。

  如果他這一套體制,完成國家重臣,以至于六部九卿,加上未來的丞相。那就等于完全侵奪了皇帝大權。

  或者說,大明中后期朝廷大多是這樣運作的。只是他們內部的邏輯,與何夕圈定的邏輯是完全不一樣的。

  何夕沒有感到這一點。

  但是方孝孺感受到了。

  他內心之中,只有一個感覺。那就是何夕真儒臣也。

  是的,方孝孺對何夕的感覺,是矛盾的。之前雙方的爭執很多。最大的問題就是,清流與濁流之分。

  雙方對朝廷官員的要求上就是截然不同的。

  方孝孺看來,朝廷官員是一個單純的管理者,了不得是一個統籌組。不應該讓朝廷官員去負責那些繁雜的事務,而是讓朝廷官員去監督下面人去做。

  這樣的做法,其實也是中國古代通行的官員要求。

  蓋因,中國古人官員的執行力,從來不可強求。當然了,秦漢這種古典軍事帝國向來除外。不要看別的,單單看,清代洋務運動,做成了什么樣子,就知道古代官員的執行力差到了什么地步。

  何夕來看,官員就是執行朝廷命令的官員。特別繁重的工作,更是要讓關鍵人士發揮出重要的作用,怎么才能做到?自然是給官給錢,那么誰是一件事情的關鍵人物?

  那就是這一件事情中,離開誰不行?

  不是方孝孺口中的儒臣,而是真正掌握工程技術的技術官僚。

  既然如此,何不提拔他們?

  畢竟大名鼎鼎的工程師治國,何夕又不是沒有聽過。他沒有要求,大明官員都是工科,這不現實。但是關鍵地方技術官僚不能缺位就不行嗎?

  這上面的分歧,兩人互相不能理解的。

  方孝孺本來還想與何夕舌戰幾個回合。但是何夕最后一番話,卻方孝孺想了很多。

  之所以覺得何夕是儒臣。那就是何夕言語背后,其實對皇權的約束。人事權作為朝廷最重要的權力,如果朝廷上下,所有人事權都歸納為一法,所有人都不能干預。那么就等于皇帝也是失去了干涉人事大權。

  這就與儒家士大夫想要的,天子垂衣裳而治天下更近了一步。

  說起來,這也是很矛盾的事情。

  儒家士大夫一心喊著忠心耿耿,但是很多事情最終的目的,就是將皇帝大權給侵占了。美其名曰:死忠于皇帝,那是愚忠。只有忠于江山社稷,才是真正的大忠。

  反正怎么說,都有理。

  而何夕這個說法,明顯有這方面的暗示。豈能不讓方孝孺震驚。認定何夕雖然在很多方面與他不合。但是本心卻是對的。雖然很多人沒有說出口,但是一些儒家大儒已經有共識。

  皇帝的權力必須受到限制,不管是天人感應,還是其他辦法,不管是朱元璋,還是別的皇帝。

  都一樣。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