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大明:人在詔獄,滿朝皆是我徒孫 > 第28章 平平無奇的朝會
  洪武七年,十月十七。

  在詔獄住了兩天的胡惟庸,已經離開詔獄六天。

  身為中書省右丞相,兼領文武百官,奉天殿早朝。

  經過六日的深入研究,解析,再剖析,胡惟庸將陳楚說的那些,整理成了自己的東西,帶來今天的早朝。

  “臣,中書省右丞胡惟庸,有本啟奏!”

  胡惟庸躬身出班,今天的奏章,他是和老朱通過氣的,畢竟他這個丞相不能拿個改制奏章出來。

  皇帝茫然,同意的話,皇帝沒面子了,不同意的話,丞相沒面子了。

  丞相可以沒面子,皇帝不能沒有啊。

  精通此道的胡惟庸,自然不會給朱元璋難堪。

  “奏。”

  朱標站在龍椅旁,一身袞龍袍雙手背在身后,這段時間可是讓朱標忙的腳不沾地。

  朝廷廢除了鹽業的繁重,不再使用鹽商運輸糧食,而為了來年開春,湯和能如期啟程。

  朱標一直在操勞要送往北疆的百多萬石糧食。

  好在如今秋收剛結束,收集糧食的難度并不大。

  “啟稟今上,東宮,我大明開國已七載有余,官倉富足,商貿漸興。”

  “臣感念上蒼好生之德,朝廷為天下人之朝廷,君父為天下人之君父,經數年休養,民力漸豐。”

  “商賈富甲,各地減免賦稅之策,依然在洪武五年落下帷幕,然田稅繁重,百姓勞苦,以百姓而養天下,雖可取,然不足也。”

  “君為父,民為子,然君父非是農民之君父,亦是天下士子,商賈,工匠之君父,臣請圣上,重訂商稅。”

  胡惟庸一頓彩虹屁,拍的朱元璋極其舒暢。

  坐在龍椅上的朱元璋,神色平靜道:“既然相國提出,那想必是有了妥善章程,呈上來讓咱瞧瞧。”

  朱元璋面色平靜。

  樸不成快步走下高臺,從胡惟庸的手中雙手舉著一份奏章,走到朱元璋身旁,將其放下。

  “歷朝歷代,以百姓恩養天下,此百姓,農也,農為國之基石,然全靠農,且也勞也。老農一年耕耘,不過幾石產出。”

  “然歷朝歷代,視商賈如無物,棄之如敝履,食之同雞肋,此不可取也,臣諫言,商稅當廢除三十取一,采用十取一標準,除糧給予免稅外。”

  “鹽為官營,此等天下穩定之基石,不可重稅外,絲綢,茶葉,瓷器,應當采取五稅一之標準,此等高價貨物,百姓無力使用。”

  “即便稅賦再高,也不影響民生,不影響百姓生活。”

  “除高價貨物外,一律采用十取一為準,提高商稅,增加朝廷收入,減少百姓負擔。”

  “另臣建議,由縣衙官府牽頭,建立民間商會組織,商稅繳納額度達到五萬兩之縣城,可組建商會。”

  “商稅繳納額度達到二十萬兩之府州可組建州府商會。”

  “商稅繳納額度達到一百萬兩之布政司可組建布政司商會。”

  “另請今上成立大明皇家商會,指導管理各地商會。”

  “縣級商會之會長,由繳納賦稅最多者擔任,同時縣級商會之會長為州府商會之成員。”

  “州府商會之會長,由州府內繳納商稅最多者擔任,同時州府商會之會長,為布政司商會成員。”

  “布政司商會會長由布政司內繳納商稅最多者擔任,同時布政司商會會長為大明皇家商會成員。”

  “各級商會,設立會長一人,副會長兩人,州府商會除會長同副會長外,設御史一人。”

  “同時,大明皇家商會,會長由圣上指派,副會長兩人由商會成員推舉,御史由御史臺指派。”

  “并且在商會組織設立之初,嚴正聲明,凡違反大明律,違反朝廷實時禁令,走私之家,罪加三等,商會成員,知情不報者,以從犯論罪加一等。”

  “凡有地區商會,一經查明有走私,違反朝廷貿易禁令之事發生,商會撤銷,三十年內不得在設,參與者世代奴籍,不知情者,流放三千里。”

  這條控制限制,嚴查走私貿易的條例,自然不是胡惟庸提出來的,是朱元璋在看過商會組織架構和職能后,提出來的連坐制度。

  哪里的商會搞走私,那你們這里不用搞商會了,商會成員的家族都去塞外,海外,參與犯罪,明正典刑。

  而最重要的是,有了這個商會組織,朝廷,皇帝對于商賈的控制力度將會空前強大。

  控制欲極強的朱元璋,怎么會放過這么好的機會。

  胡惟庸在朝中黨羽眾多,隱隱已經成了淮西領袖,他開腔說話,自然不會有人出來反駁。

  至于劉基等浙東黨,早被朱元璋拋棄了,被胡惟庸弄死了。

  “這個條例不錯,既能更好的控制商賈,又能維護朝廷的茶馬禁令,在加一條,凡商會成員,許見官不跪。”

  朱元璋嘴角上揚,他怎么不知道商人渴求什么,但可惜,他不能給啊。

  不過就這一條,商會成員,許見官不跪,這就足夠讓無數商人掙破腦袋要進商會了。

  畢竟…大明朝的商人地位真的是極其低下的,兩個商人去告官,一個可以見官不跪,一個要跪著答話,這區別不就來了?

  而就是需要這種區別對待,才能讓更多商人爭搶著進入商會,成為朝廷控制商賈的一員。

  “另外,日后朝廷無論北伐戰爭,大型宴會,除皇莊自供外,一應采買,以商會成員為采購對象。”

  “只是不知,這商會,要在哪里施行才好?”

  朱元璋只是稍稍開口,給點尊嚴,給點小利,這在朝廷上并沒有掀起軒然大波。

  如今的勛貴朝臣,對于商貿并不看上眼,而商人?他地位在提高,能和朝廷命官比嗎?能和勛貴比嗎?

  這根本沒有觸及到袞袞諸公的利益,至于見官不跪,他娘的,站在這里的這些人,誰沒事去見商人?

  “臣建議,蘇杭商貿繁榮,應當先從蘇杭施行,逐步向京畿推行,直至五年后,讓商會組織在大明境內完全成型。”

  胡惟庸躬身道。

  “你是中書省右丞,這事你來辦吧。”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