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大明:人在詔獄,滿朝皆是我徒孫 > 第208章 比高斯早五百年
  “此乃前元數學家所著。”陳楚告訴他們這書的來歷。

  前世就有關此書的傳說,說是在清朝年間的揚州,有位落榜學子意外挖到一本古書,就是這本《四元玉鑒》,隨后這本書傳遍揚州。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本古書不僅少有人懂,更重要的是,這本古書的發現,論證了在當時,中國數學的最高成就——竟足足領先了世界整整五百年。

  在當時,可以說高斯就是“世界”,所以說領先世界五百年也不算夸張說法。

  這本書也有一個傳世較廣泛的題目。

  說九百九十九文可買一千個甜果和苦果,已知十一文錢可買九個甜果,四文錢可買七個苦果,那么九百九十九文可買甜果、苦果各多少個?買甜果、苦果各需多少文錢?

  只需要用一元一次方程就能夠輕松解出來,十分簡單,但越是簡單的題目越經典。

  除了這個名題目之外,奇書講的究竟都是些什么內容?

  陳楚懷著探索的心,隨手打開前面的某一頁,“就讓妹夫我來替皇兄們見識一番。”

  首先映入他眼簾的就是一串文字解釋:大明某地的衙門找人筑堤,需官司差夫一千八百六十四人筑堤,第一天只差六十四人,次日轉多七人,后來每一日都如此,問筑堤需幾日?

  他看了看這道題目,笑了一下,然后又看向朱棣他們說道:“不如先讓妹夫我先來考考各位皇兄的算數能力。”

  這道題其實就是考了個等差數列,根據公式逆推就可以了,不過這都是現代的計算方法,古代人哪有那么快。

  “這……”

  幾個皇子飛速心算,而這已經超過了陳楚心中規定的時間,無人應答,于是他說:“還是我來揭曉答案吧,應該一十六日。”

  朱棣問道:“妹夫,這書里可有解題方式?”

  陳楚翻到后面一頁,果然看到了解題方法:

  “立天一元為茭草底子,如積求之,得一千八百為益實,六十七半為從方,三半為從隅,平方開之,得茭草底子一十五束。加一即日數。”

  朱樉耳朵聽著,眼睛卻都迷了。

  連朱棡也說:“當真是搞不明白。”

  而陳楚看了也是感覺白看一樣,但鉆研的性格讓他仔細分析著這段解答。

  天元應該是未知數x即未知的天數,茭草底子比作的應該就是過去拿草算數的算籌,陳楚大膽猜測應該是自然數,后面的益實他確實不太能理解。

  但可以換個思路看,“第一天差六十四人,最后總人數差一千八百六十四人,那么總人數減去第一天則正好事一千八百人。”

  由此得出,益實可能就是最后增加的人數總和。

  “至于六十七半為從方,三半為從隅...”

  若是設天元為x,每日保底招六十四人,那一共便是六十四x人,那么最后一天增加7x人,按照等差數列求和公式,招人的和就應該是……

  陳楚在紙上飛速寫差一串朱樉他們并不能看懂的公式。

  “假設方是本體,隅是邊角,那么最終得出來十五,‘得茭草底子一十五’也有了解釋。”

  朱樉三人細細琢磨著他的話,而陳楚繼續翻著《四元玉鑒》的后面,看了下去。

  “今有弦較和如股冪八分之三……不對,這天元應該不是天數。”

  陳楚剛剛的推論被推翻了,但好在結果是能用的。

  “不是天數?妹夫,那能有解嗎?”朱樉問道。

  陳楚回答說:“有的,它這里面有所謂四元,即天元,地元,人元,物元。立天元一為勾,地元一為股,人元一為弦,物元一為開數。”

  其實通俗的講,就是x,y,z,w四元未知數。

  陳楚繼續翻后面的內容,發現書里面用一堆例題,就解決了大量四元高次方程組。

  這可都是現代方程組了。

  而就是講解等差數列的這一章中,還用“四元論”延伸到了二階等差,三階等差。

  作者還描述說若是一階等差,可以用兩個三角對齊的思維理解。

  至于高階等差,朱世杰則用了南宋數學家楊輝的堆垛論,創新為“招差垛積”。

  里面還運用了三維的數學模型,還發現了后世國際上著名的“范德蒙德恒等式”,在當時都是十分大膽而又創新。

  陳楚認為這應該是最早的四次內插公式。

  這一路看下來,這極具前沿性的理論,讓陳楚不得不驚嘆連連,論大智慧還得看古代的能人。

  若是沒有朱世杰對垛積招差的研究,他很難想象二項式定理和微積分能不能出現。

  或許能,但說不定出現的也會比前世的時間晚幾百年。

  古人們用自己的方式來解讀大千世界,一紙一筆孜孜不倦,把后世令人畏懼的立體幾何變得如此生動有趣,成為了豐富的養料。

  想到此處,陳楚腦海里出現了一個名詞,那便是“尖錐術”。

  那是清朝數學家李善蘭在看了《四元玉鑒》之后的再次衍生,這個也是開發出了微積分的基礎。

  就像李善蘭是借鑒了朱世杰,而朱世杰又何嘗不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借鑒楊輝,賈憲等數學家的經驗呢。

  陳楚又給三個皇子詳細解釋了一下那道例題,然后又說道:

  “三位皇兄,圣人曾言‘吾與巫史同歸而殊途者也’,儒巫同源,這古書所蘊含的財富巨大,用處豐富,若是精通,農業,軍事,工程的精髓便可輕松掌握。”

  “哦?真是如此好用,這里又只有妹夫你最是精通,不如你將其傳授給中都書院的學子如何?”

  讓他在現在的大明推廣數學......其實也不是不可以,如今的他身上有一個最明顯的標簽就是敢于創新。

  雖然如今數學并非主流,但是他若是提倡一番,效果顯著的話,未嘗不能有跟經濟學一樣的地位。

  朱元璋是專權,但也不傻,到時候有利于大明的擺他面前,應該也不會堅持不推廣的。

  一番思想斗爭后,陳楚點了點頭同意了朱樉的建議。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