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大魏暴君 > 第382章 上下同欲者勝
  見鐘會心不在焉,張夫人一聲嘆息。

  鐘會是她生的,更是她親手帶大的,他現在想什么,她再清楚不過。

  “士季,你說衛瓘為何會接受這個任務?這一趟行程數百里,又經由羌人之地,弄不好會有性命之憂,可不是什么好差使。就算他想立功,也不至于冒這么大的險吧。”

  鐘會眼神閃爍,沒說話。

  “你再想想,傅嘏出面勸說也就罷了,為何王昶這樣的前輩也會出席?”

  鐘會猶豫起來。“阿母的意思是說,太原人已經徹底臣服了?”

  “不是臣服,而是沒人希望鮮卑人再來一趟。”張夫人嘆息著。“你這些天雖然見了不少人,但他們不會和你說他們的損失。這次鮮卑人入境,有誰沒有受到傷害呢?只是損失大小不同罷了。他們這么積極的從軍,不是為了配合朝廷,而是為了保護自己。”

  鐘會躬身施禮。“多謝阿母教誨。”

  “上下同欲者勝。天子雖年輕,卻深諳其理。他能將王昶、衛瓘等人馴服,靠的不是權術,而是人心。你身為天子近臣,若能從中襄助,阿母在鄉黨面前也有面子。”

  鐘會再次行禮。

  他接受了母親的勸告,沒有急著返崗,而是繼續休沐,接待訪客,并從中挑選可以推薦給天子的人。

  這是天子給他的恩寵,也是天子給他的任務。

  王昶、王廣等人的確有才,但僅靠他們是不夠的。天子更需要太原的中小家族能夠發展起來,心向朝廷,而不是唯大族馬首是瞻。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不惜與匈奴聯姻。

  從鐘會自己的角度來看,他要與鐘毓分家,這名聲大概率是壞了,想在潁川立足的可能性不大,遠不如到太原來,依靠母族。

  同時,這也是響應天子恢復舊境的號召。

  于公于私,都不容他輕忽。

  向天子推薦人才的機會難得,當然不能隨隨便便,一定要挑幾個既能給他豐厚回報,又能為天子效力的人,公私兼顧。

  經過幾天的選拔,鐘會最后選定了兩個年輕人。

  一個是張家子弟,叫張武。讀過一點書,粗通文墨,最重要的是武藝好,弓馬純熟,而且熟悉與羌人作戰,經驗豐富。

  他一開始在縣里為吏,后來被選拔到郡里,現在是西河郡兵曹。

  選擇這個人,既符合張家的利益,也給了西河太守面子。張武將來發達了,他這個故主自然會有收益。

  當初他選張武到太守府,就是這個目的。

  另一個人是匈奴人劉義,劉豹胞弟的小兒子,也是劉豹麾下的勇士,有一手出神入化的射藝,是部落里的射雕手。

  劉豹很欣賞他,想留在身邊。但劉義不甘心在部落里待一輩子,他想要更大的舞臺,便直接求到了鐘會面前。

  鐘會見識了他的射藝之后,非常滿意,又查訪了一下他的為人,便決定將這個人招至禁軍。

  劉豹知道后,也不敢攔著,只好同意。

  除了這兩個人之外,鐘會還列了一份名單,大概有十來人。他對曹芳說,這些人不如張武、劉義,卻也能充作普通禁軍士卒,陛下不妨酌情選用。

  曹芳仔細詢問了相關的情況后,非常滿意。他將張武安排到步兵營,劉義安排到射聲營,予以重點培養,其他人則選了兩個為郎官,其他人都安排到禁軍各營,算是給足了鐘會面子。

  他知道這里面有好幾個是張家及其姻親的子弟,也知道他們給鐘會送了禮,但他沒有說破。

  水至清則無魚。

  現在也不是計較這些細節的時候。

  ——

  因為巡幸匈奴南部的計劃推遲,曹芳多出了兩個月的時間。一直停留在茲氏是不行的,他計劃到其他地方轉轉。

  剛透出口風,便接連有人進諫,應該去祁縣。

  理由有很多。

  有的說,祁縣曾是匈奴右部的駐牧地,如今匈奴右部被滅了,但民心未安。天子巡幸,可以安定民心,鼓舞士氣。

  有的說,祁縣在官道上,是南來北往的必經之地。如今從關中運來的糧食就要經過祁縣,應該予以重視。

  也有人更直白,祁縣是故太尉王凌的故里。他下葬的時候,陛下沒去。他如今已經入土為安,陛下應該去看一看,以示對老臣的恩寵。

  除此之外,王允也是漢末名臣,陛下若是能派人祭墓,也可以收拾人心。

  大魏是禪代大漢,不是滅了大漢。大漢的名臣,大魏同樣應該表示尊敬。

  對這些意見,曹芳不置可否。

  他時常找王昶聊天,打聽一些太原的風土人情,人文地理,自然也包括太原的名士。

  有一次,他看似隨意地提起了王允,問王昶對王允的看法。

  在這些天的進諫中,王昶一直沒有公開發表意見,但他也不掩飾希望天子巡幸祁縣的觀點,只是不主動提而已。

  聽到曹芳的問題,他直言不諱。

  王允是漢末士風的受害者。

  從后漢中期開始,隨著儒家學說深入人心,士林風氣變得越來越偏激。越是出格的事,越容易傳播,也就越成名。

  對于那些仕途不暢的人來說,邀名甚至成了唯一的辦法。

  祁縣王氏本來并不有名,至少不如太原王氏。如果王允本人是個普通人也就罷了,偏偏他還是個文武雙全的奇才,不甘心在郡縣為吏終老,劍走偏鋒就成了必然的事。

  他成功了,但也養成了習氣。但凡遇到分歧,他往往會選擇激進的那個方案,而不是穩妥的那個。

  王昶對王允的嚴厲批評讓曹芳很意外,但是隨即一想,又覺得在情理之中。

  王昶本人崇尚剛柔并濟,甚至以柔弱自守為高,對王允那種老夫聊發少年狂的做法本質上無法認同。

  批評王允,也能讓人覺得他事君忠直,公正無私,不偏袒祁縣王氏。

  畢竟祁縣王氏也是晉陽王氏的一個分支。

  此外,將王允置于士風受害者的位置,也能為祁縣王氏博取同情。

  如此士風可不是太原本地特色,而是中原士林風氣的侵染。

  真要追究責任,源頭不在太原,而在中原。

  文武雙全才是太原特色。

  比如他自己。

  搞明白了這一點,曹芳表示贊同王昶的觀點。

  “幽并涼出名將,絕非偶然。文武并重,本該是士之風尚。重文輕武,崇尚空談,正是后漢衰落之由。就這一點而言,或許比寵信宦官傷害更大。害死王允的不是李傕、郭汜等西涼將領,而是以袁紹為首的關東黨人。”

  曹芳輕拍膝蓋,嘆息道:“夫子尚中庸,山東黨人卻事事偏激,實在有違夫子之道啊。”

  王昶脖頸一涼,整個人都麻了。

  我只是批評一下王允的性格偏激,怎么成了攻擊關東黨人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