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大魏暴君 > 第424章 鄧艾出征
  曹芳接受了王昶的建議,組建專門負責情報收集的機構,并由荀勖負責,卻將推薦的功勞歸于鐘會,這里面的意味很微妙,也足以讓對鐘會不滿的人閉嘴。

  天子要用鐘會——不管是利用還是真的信任——現在還不是針對鐘會的時候。

  選擇與天子正面硬沖,就要有付出慘重代價的自覺。

  在鐘會沒有明顯破綻的時候,誰也不會硬著頭皮向上沖。

  幾個蠢蠢欲動的分子被暫時壓制了下去,曹芳心里卻一點也輕松不起來。他知道用鐘會會引發反擊,卻沒想到反擊會來得這么快。

  也不知道是那些人太自負了,還是鐘會做得太過分了。

  說實在的,雖然天天見,但他并不清楚鐘會做的所有事。像他這種從小心理就不太健康的人,一旦得勢,會做出什么樣的事,有時候很難以常理計。

  就像當年的法正,倚仗著劉備的寵信,有恩報恩,有仇報仇,搞得諸葛亮都沒辦法。

  這么說來,當初武皇帝設立校事官還是有些道理的。

  針對自己的人特務很可惡,但有用。

  當然,現在的情況不同當時,暫時還沒到必須重設校事官的地步。

  用鐘會只是引起一部分人反感,重設校事官卻是與整個官僚集團為敵,與他分而治之的方針不符。

  否決了王昶巡幸鄴城的建議,糧食不足的問題還要解決。曹芳給司徒桓范手書,讓他盡快安排糧食運輸,分別從關中、洛陽、冀州調糧,哪個方便就先調哪個,總之要滿足大軍這幾個月的需求。

  與此同時,他趕往太原,與并州刺史鄧艾、太原太守荀顗見面,了解相關的情況。

  鄧艾已經完成了并州軍的重建,共有步卒八千余人,騎兵兩千出頭。

  騎兵中,有一部分是他從隴右帶來的部曲,一部分是在并州就地征發的。

  并州尚武之風濃厚,能騎善射的很多,鄧艾從中精挑細選了數百人,配以長矛、玄鎧,充當沖擊騎兵。輕騎兵依然由匈奴人承擔,以便盡快形成戰斗力。

  右部、北部因叛變被屠滅,所余三部被天子降服,匈奴人的向心力有所加強,士氣可用。

  現在的問題就是軍糧。

  鄧艾向曹芳請求三個月的糧食,他準備主動出擊,與犯邊的鮮卑人正面較量。

  曹芳沒有立刻答應,也沒有否決,問起了鄧艾的計劃。

  鄧艾鋪開地圖,向曹芳詳細解釋了他的方案。

  十萬鮮卑上半年入塞被全殲,消息傳到草原上,其他的鮮卑人不可能不加倍小心。這一次,他們再過勾注塞(古雁門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大概率是在勾注以北,長城以南的區域活動。

  這一帶不由大魏控制已經多年,卻不代表當地沒有百姓。

  那里不僅有匈奴人、鮮卑人、羌人,還有不少漢人。

  他們在那里放牧牛羊,耕種土地,然后向實力強大的鮮卑人繳納賦稅,換取保護。

  鮮卑人被重創后,這些人就成了無主之民,也就是那些急于入塞的鮮卑人想要掠奪的資源。如果不主動出擊,這些百姓和牛羊、糧食都會成為鮮卑人的戰利品,他們與朝廷的距離會越來越遠。

  只有主動出擊,才能延續上半年的大捷,將朝廷的威名擴展到長城一帶。

  難度肯定有,風險也不小,但是值得。

  河南地是附近最適合屯田的地方,只有將鮮卑人趕出塞,才能在河南地屯田,為以后戍邊打下基礎。如果讓鮮卑人在河南地站穩腳跟,太原將一直保持臨戰狀態,根本無法恢復生產。

  曹芳反復考慮之后,覺得鄧艾的說法很有道理,決定相信他一回。

  真能打贏這一戰,鄧艾在并州站穩腳跟,他就可以放心的班師了。

  曹芳召集群臣議事。

  對鄧艾的方案,有人支持,有人反對。

  反對的理由也很充分,主動出擊的風險太大。萬一遇到鮮卑人主力,鄧艾新組建的并州軍能不能承受住壓力,實在不好說。

  畢竟并州軍剛剛遭受全軍覆沒的重創,士氣未復。

  最后,曹芳一錘定音,并做出安排。

  先讓王昶出面,以太尉的身份向太原大族借糧,等司徒府將糧食送到之后,再如數返還。

  如果這些大族能夠提供精銳士卒,協助鄧艾出戰,戰后除了可以分配戰利品,還能得到朝廷的嘉獎。按照功勞的大小,可以得到官職或者賞賜不等。

  這是朝廷主動與太原大族和解,機會難得。

  其次,從河東鐵官緊急調撥一批武器,包括以程壹研究成果打造的新式兵器、甲胄,至少要能裝備鄧艾的部曲、義從,以保證鄧艾手中有一支可以拼命或者保命的力量。

  最后,曹芳讓曹羲率北軍前出勾注塞,與駐扎在美稷的中壘將軍夏侯績成犄角之勢,隨時準備接應鄧艾,與鮮卑人的主力決戰于塞下。

  當然,他給征北將軍劉靖、鎮北將軍王廣下了一道詔書,讓他們加強對塞外形勢的偵察,一旦發現可趁之機,就出塞作戰,掃蕩代郡、上谷一帶的部落。

  相反,如果那一帶的鮮卑人、烏桓人都沒動靜,就不要輕舉妄動了。

  考慮到劉靖身體不好,這一戰主要由王廣負責,劉靖坐鎮。

  幾道詔書發出,并州開始了戰前準備。

  鄧艾得到了曹芳的全力支持,自然是熱血沸騰,干勁十足。其他人在曹芳的督促下,也不敢怠慢。

  王昶不辭勞苦的奔走,親自拜訪那些有可能提供幫助的人。半是威逼,半是利誘,將自己的面子用到極致。一石不嫌少,千石不嫌多。有人出人,有糧出糧。

  一毛不拔的,就是不給我王昶面子。

  在王昶的號召下,太原幾個世家幾乎掏空了家底,湊出了一萬石糧食,一千多步騎。

  半個月后,第一批物資從河東送到太原,交給鄧艾。

  共計糧食三萬石,新打造的盔甲五百副,矛五百柄,刀一千口,另有各式箭矢五十萬支。

  除此之外,還有按照曹芳“啟發”打造的馬鐙三百副。

  馬鐙雖然簡單,作用卻不小,而且很容易驗證。

  只是時間緊急,匆忙之間,只來得及打造三百副。河東鐵官正在加緊趕制,很快就有更多的馬鐙送到。

  鄧艾卻等不及了。

  時間已是十月,隨時可能下雪,鮮卑人搶在下雪前入塞,搶劫物資過冬的可能性最大。去得晚了,可就趕不上了。

  在曹芳的安排下,鄧艾帶著一萬三千多步騎出發了。

  根據他的要求,這次出兵嚴格保密,什么儀式都沒搞,甚至軍營都沒有撤,依然安置在城外的河谷中,加強警戒,不讓閑雜人等靠近。

  又過了幾天,第二批物資到達。

  曹羲帶著北軍,踏上了征程。

  傅嘏再一次隨行。

  這一次,他不僅僅是軍師,還是副將。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