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大周土地公 > 第424章 大中原的概念
  岳川起身向旁邊走了幾步,準備找一處完好無損的積雪。

  然而入目所見,小貓畫梅花、小狗畫梅花、狐貍也畫梅花,只有小雞畫竹葉,偶爾還能看到大臉盤子的輪廓,也不知道是哪個菜雞的。

  繞著院子走了大半圈,終于在角落里看到一片凈雪。

  其他人不明所以,看到岳川走來走去,還以為岳川在仔細思考。

  平常岳先生都是出口成章,三言兩句就能讓人豁然開朗,從來就沒有思考過,更別說苦思冥想了。

  于是,眾人都忍不住屏息凝視,正襟危坐。

  龍葵本想站起,卻被龍陽摁住了肩膀,“勿要打擾岳先生!”

  其他人紛紛點頭。

  岳先生苦思冥想這么久,肯定是在醞釀驚世之作,萬一擾了岳先生的靈感,那就是文壇的損失,天下的損失……

  岳川卻不知道背后眾人的小表情和小心思,而是用一根樹枝在雪地上作畫。

  大黃看到這一幕,立刻起身走了過去。

  以前在土地廟的時候,老師也會拿樹枝在地上寫寫畫畫。

  其他人看到大黃的動作,也紛紛跟了過去。

  雪地上是一幅地圖。

  地圖上用曲線勾勒出各國的范圍。

  龍陽立刻分辨出諸國方位,只是各國的邊境線……是不是有點問題……

  岳川分別寫上齊、晉、楚。

  “之前的一百五十年,是這三個國家的時代,齊國率先稱霸,卻曇花一現,之后是晉國稱霸,替天子行王道長達百年,然后是楚國挑戰霸權。”

  “齊國是出道即巔峰,后面大起大落,又大落大起,但是再也沒有重現管仲時代的輝煌,只能說守成有余,進取不足。”

  “表面是管相有經世之才,商戰無雙,縱橫捭闔,無往不利。實則是齊國濱海,有魚鹽之利。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海權和陸權的爭奪。”

  海權?

  陸權?

  眾人還是第一次聽到兩個詞,但是不知為什么,只是聽一下,就能理解這兩個詞的含義,更是能理解它們背后蘊含的信息。

  這時候,岳川在雪地上沿著太行山方位,由北向南劃了一道豎線。

  “這條線以東,都是海權區域,可以享受海權福利。不過海權國家因臨海,大都山地、丘陵眾多,地少且薄,無力耕田養民,路阻道塞,無力行商富國,又時常遭遇風災,極不穩定。”

  “然而,齊國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坐享魚鹽之利,又廣良田、多大道、少風災,農可養民、商可富國,再遇到管相這樣的經天緯地之才,稱霸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眾人順著岳川的話思索,確實是這個道理。

  尤其孔黑子和長卿,一個是魯國人、一個是齊國人,沒有人比他們更懂家鄉的水土風貌了,但是聽了岳川的話,他們都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原來,我的家鄉這么好。

  這時候,岳川又在秦、晉邊界劃了一道豎線。

  “此為崤山,既是秦晉政治上的分界線,也是陸權國家的分界線。這兩道豎線之內就是中原列國,雖然風俗不同,語言各異,但是在發展上基本都是一個路子,也必然形成許多共同點。”

  崤山、函谷關是老秦人的生死命脈。

  岳川知道,上輩子的秦國正是憑借這里一次次抗住其他諸國的圍攻不落下風,甚至還能反打。

  秦國對其他各國的稱呼“山東諸國”,簡稱山東。

  晉國等國眼中的“山東”,只能是齊魯之地,而秦國眼中,除了自己全是“山東”。

  岳川指著兩條豎線中間的大片區域說道:“太行山以西、崤山以東大片范圍就是我們所謂的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指的就是這里,也是陸權國家和海權國家的過渡范圍,既享受不到海權的福利,又享受不到陸權的好處,應該是最差的地段了。”

  這個“中原”并不單指河南,其范圍更廣。

  龍陽和龍葵眉頭緊皺,因為他們聽出了岳川語氣中的三分輕蔑、四分凄苦、五分不甘,不忿的情緒都溢出來了。

  龍陽略有些不滿的說道:“岳先生此言差矣!中原諸國得天獨厚,有千里坦途、萬頃良田,是天下最豐腴之地。”

  龍葵也連忙點頭,自己的家鄉,才沒有岳先生說的那般不堪。

  孔黑子、長卿也跟著點頭。

  中原一直是天下最文明、最昌盛、最繁華的地方,怎么在岳先生口中就……很是不堪呢?

  岳川圍著晉畫了個大圈,圈之大,涵蓋了兩條豎線中間幾乎所有國家。

  “海權國家有魚鹽之利,十畝良田辛勞整年,產出不足一家糊口,但一戶人家出海打漁,不僅足夠飲食所需,還能將多余的魚獲販售。更可在沿海養殖魚貝、海藻……”

  至于大航海的便利,岳川沒有說,說了這些人暫時也理解不了。

  不過,眼下這些福利已經足夠了,單靠一個“魚鹽之利”,就促成了桓公稱霸。

  龍陽不服,“魚獲不能隔夜,谷物可經年貯藏,且人終究是要吃五谷雜糧的,歸根究底,還是農耕為重。國相也曾說過,無農不穩,農業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石!”

  岳川心中暗道:分明是我教他的好吧。

  “王子殿下所言極是,無農不穩,農業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石。但是王子殿下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地基有了,上層建筑怎么辦呢?”

  這……

  一句話問住了所有人。

  岳川知道,他們給不出答案,再過兩千年,這個問題也沒有答案。

  土地兼并折磨了華夏三千年,歷朝歷代君王都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中原處在海權國家和陸權國家過渡范圍,屬于兩不沾,無論海權崛起還是陸權崛起,中原都吃不到紅利,永遠只能埋頭種地,成為“糧倉”,為其他區域輸送糧食、煤炭等生產資料。

  這一大片土地上的人永遠都被束縛在土地上,子子孫孫無窮盡也,所謂的出人頭地,也不過是換一個地方種地。

  但是,該有的災難,“中原地區”一個都逃不掉。

  因為所有的徭役、賦稅層層傳遞,最終都會壓在農民身上。

  東邊鬧倭寇,加稅,加在中原地區農民身上。

  北邊鬧女真,加遼餉,加在中原地區農民身上。

  南邊鬧太平天國,加稅……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但是地有多大產,稅就有多大膽。

  這就逼得太行山以西、崤山以東這片“大中原”區域的百姓只能用勤勞和汗水去拼搏。

  勤勞是一種美德,但吹噓“勤勞是一種美德”的不是蠢就是壞。

  【我知道會有人不滿,不過,先等我五更完畢再說(鞭笞)也不遲。另外附一張圖,“大中原”的范圍大致如圖】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