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三國第一狠人 > 第653章 諸葛亮的人情世故

南京城是諸葛亮親自營造的帝都,也是他擔任縣令的地方,更是他仕途起航的地點。在南京縣,諸葛亮付出很多。任職的一年多,諸葛亮走遍了南京縣的山山水水,對南京縣各地的村子,山川地貌,完全了如指掌。哪個村有多少人,他都爛熟于心。哪個村有什么問題,是缺水,還是山多地少,亦或者水田多土地少,或者是男人多女人少,或者是鰥寡多青壯少,各種雞毛蒜皮的事情,諸葛亮仍然是記在心中。諸葛亮做事很仔細。即便小事,他也處理得很好。諸葛亮營造帝都的同時,也借著修筑南京城的機會,把南京縣境內的河渠重新疏通,興修水利。南京這個地方,靠近河流,水系發達,很少遇到干旱,卻容易遭到水淹。這時代不像后世,水利很厲害。現在一漲水,很容易河流改道,淹沒無數的地方。諸葛亮疏通溝渠,構筑堤壩,減少地方的水災。同時,又進一步的開墾土地,劃出更多的土地出來。諸葛亮的治理,不僅在水利和農耕,對百姓的教化也在推進,專門在各地設立學堂,安排縣衙教諭推進讀書識字的事情。一切的一切,都讓南京煥然一新。唯獨最近一段時間,南京城稍微有些混亂,因為朝廷內的勛貴子弟都到了南京,諸多達官貴人的家眷,也提前到了縣城生活。人多了,就有了利益的沖突,爭斗就有了。尤其是南京作為帝都,抬頭低頭都是達官貴族,都是朝中官員的家人,局面更加的復雜。這段時間,諸葛亮更忙一些。縣衙內,書房中。諸葛亮正在翻看資料,是涉及南京城市集的規劃。南京城的皇城,仿照洛陽的格局建立,規模宏大。除此外,城內的東市和西市也已經建立。目前,還在剛開始運營的階段,要一步步的運作,才能發現出不合適的地方,以便于及時更改。在諸葛亮翻看的時候,腳步聲傳來,侍從進入道:“縣尊,府外有人告狀要申冤。”
“把人帶到大堂。”
諸葛亮吩咐一聲。他起身到了縣衙大廳,坐下后,一個三十開外的微胖男子進來。中年人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高聲道:“小人周大福,請縣尊為小人做主。”
說完,周大福腦袋砰砰的磕地。諸葛亮問道:“你有什么冤屈?”
周大福一副憤怒模樣,迅速道:“回稟縣尊,小人在南京城外,靠近淮水河岸邊修建了一處宅子名叫落月軒,供來往的人吃吃喝喝。”
“沒想到才開門做生意,就有張家的人強買強賣,要一萬錢買下我的住宅。”
“天見可憐,小人修建落月軒的錢,里面的邊角料,也不止一萬錢。如今,卻要被強行奪走,請縣尊做主。”
諸葛亮心中迅速的盤算。淮水在南京城的邊緣外圍,還沒有發展起來,許多是村子。不過未來南京城擴大,淮水區域肯定能發展起來。實際上現在的淮水,就是后世的秦淮河,只是沒有更名而已。這個周大福有眼光。諸葛亮看向周大福的眼神,多了一抹贊賞。諸葛亮琢磨一會兒,忽然道:“你落月軒的生意,恐怕不僅是釣魚和賞花吧?”
周大福連忙道:“沒有,沒有,就是正經的釣魚、賞花,讓士人吟詩作賦。”
諸葛亮陡然呵斥道:“還不如實交代。”
周大福猛地被嚇了一跳,心神被攝,訕訕道:“其實也有些青樓勾欄的買賣,有歌姬女子在里面賣唱,供來往的人消遣。”
諸葛亮這才點了點頭。單純的一個宅子,做點小買賣,沒多少人會覬覦,也沒有什么價值。有勾欄生意才對。這是很正常的。諸葛亮話鋒一轉,問道:“你要狀告的張家,是哪個張家?”
周大福說道:“吏部張尚書的張家。”
諸葛亮眉頭一挑。張昭!涉及張昭,就更加的復雜。諸葛亮認為張昭不可能親自下場,以他對張昭的了解,張昭要貪墨錢財,大筆一揮,都能有無數的錢。用這樣的手段斂財,完全沒必要。太低級!太丟臉!諸葛亮再度看向周大福,沉聲道:“周大福,你狀告的是張家,還是張家的某個人。如果事情屬實,就算張尚書犯法,本官也能替你做主。如果你意圖攀咬張家,必然被處置。”
周大福立刻道:“回稟縣尊,小人狀告的人是張家的管家張喜。”
諸葛亮說道:“仔細說清楚。”
周大福開口道:“張喜親自說,是替張家做買賣,是張家看上了小人的宅子。小人一開始沒答應,出門的時候,他駕車沖撞,撞傷了小人的仆從。”
“張喜還威脅小人,如果不同意,要讓小人吃不了兜著走。”
“天見可憐,小人哪里惹得起張家。可是,也不能這樣欺負人,一萬錢就把我的產業買了。我前前后后投入的錢,都超過百萬錢。”
“我周大福雖然沒什么能耐,好歹是廬江周家的人。雖然和大都督周瑜沒有直接的關系,可也是列入周家族譜的人。”
諸葛亮神色如常。周大福有周家的背景,才說得過去,如果周大福沒有任何背景,縱然是南京縣比較偏的地區,周大福也無法拿到。諸葛亮神色不變,繼續說道:“你說張喜要搶奪你的產業,有沒有憑證?如果只是空口白話,本官還要治你一個誹謗之罪。”
“自然是有的。”
周大福立刻就回答。他從衣袖中取出一紙契約,捧在手中道:“縣尊,這是張喜立下的字據,以一萬錢強買小人的落月軒。除此外,前面幾天,張喜每天都帶著十多個人來鬧事挑刺,是有人證的。”
諸葛亮迅速思考,冷聲道:“周大福,本官再問你一遍,涉及周大都督沒有?”
“沒有!”
周大福立刻回答。他高聲說道:“大都督對周家的人,一向約束得厲害,沒有人敢打著大都督的名聲辦事情。小人在淮河邊建立落月軒,是小人有幾分人脈關系,才創下了基業。”
“張喜強買落月軒,嘴上說替張家辦事,可是小人打聽來,張喜貪婪無度,就喜歡打著張家的旗號做事。懇請縣尊,為小人做主。”
諸葛亮點了點頭,大致有了思路,道:“你且回去等著,本官會還你一個公道。”
“小人告退!”
周大福站起身恭恭敬敬的退下。他心中有期待,因為諸葛亮一向愛民如子,容不得歹人禍害百姓。諸葛亮望著周大福離去的背影,思考著對這事的處置,涉及張昭會很敏感。如果有張昭違法亂紀的事情,諸葛亮絕不會懼怕。張昭是百官之首不假,他諸葛亮也是天子門生,是陸玄的人,也是有背景的。張昭沒有違法。是張家的人擅自做主。這就又不一樣。諸葛亮并沒有立刻拿人,目前只是周大福的片面之詞,還要詳細了解。諸葛亮親自走訪了張家周圍,了解張喜的情況。打探到的消息,張喜的確跋扈,仗著是張家的管家,肆意攫取錢財,還豢養了一批打手,還在外面養了小妾,強行買了很多的土地和商鋪。諸葛亮了解清楚,把張喜的證據全部準備好,也把周大福的事情一并合并。考慮到張昭的臉面,諸葛亮沒有直接拿人,安排人去張家通知張承到縣衙議事。張承是張昭的長子,二十出頭的年紀,張家的很多事都是張承負責。沒過多久,張承趾高氣揚的進入縣衙。張昭是吳國百官之首,且吳國不像歷史上那樣孱弱,有一統天下的勢頭,張承的地位也跟著水漲船高。張承看到諸葛亮,頷首道:“見過諸葛縣令。”
諸葛亮不急不緩的道:“張公子,本官接到舉報,你府上的管家張喜,為人跋扈,仗著張尚書的身份肆意斂財,更豢養打手,敲詐勒索百姓。”
“請張公子來,是希望張公子出面,把張喜押送到縣衙問罪。其一,全了張家的臉面。其二,本官要秉公執法,全了本官的立場。”
“斷然不可能。”
張承昂著頭,強硬說道:“諸葛縣令,你絕對誤會了。我張家的管家張喜,為人謙和敦厚,怎么可能去巧取豪奪呢?”
他一副倨傲神色,沉聲道:“請諸葛縣令不要隨意誣陷好人。”
諸葛亮說道:“本官證據確鑿,不會誣陷好人。”
張承盯著諸葛亮,神情愈發的不耐煩,說道:“就算是證據,也可能是假的證據。諸葛縣令,你如果有足夠的精力,去盯著其它的人,盯著我尚書府做什么?”
“難不成,是想借此揚名。”
“我告訴你,尚書府不懼任何人的挑釁。而且你要小心,一旦磕到了牙齒,那就是滿嘴的血。”
“諸葛縣令好自為之。”
張承大袖一拂,轉身就離開了。諸葛亮輕笑了起來,他依舊考慮周全,可人家不領情。這就不能怪他了。實際上張承是否配合,對諸葛亮來說并不在意。他在意的,只是知會一下張家,不讓自己處于不利的境地,要全了張昭的臉面,又要把事情做好。對方給臉不要臉,就沒必要再去考慮。“來人!”
諸葛亮高聲下令。“在!”
衙役上前行禮。諸葛亮吩咐道:“去查清楚張昭的管家張喜在哪里,捉拿張喜下獄。”
“喏!”
衙役迅速去安排。衙役去抓人,很快在城內的一處青樓中找到張喜。換做一般的衙役,遇到尚書府的管家張喜,不敢輕舉妄動,可是縣衙都是諸葛亮培養出來的人。敢做事,不怕事。最主要的一點,是諸葛亮能抗事情,出了事情都是諸葛亮扛著,不會殃及衙役,更不會讓衙役去背鍋,縣衙的衙役上下,遇到張喜撒潑,直接把人打暈了帶走下獄。消息很快傳到張家,張承得到消息后,勃然大怒。諸葛亮好大的膽子。敢抓張家的人。張承親自去了一趟縣衙,勒令諸葛亮放人,卻被諸葛亮一番大罵,罵得張承狗血淋頭一樣。張承狼狽回了尚書府,依舊怒不可遏。這些年的養尊處優,周圍全都是阿諛奉承的人,使得張承多了嬌慣跋扈之氣。他準備報復諸葛亮。在張承發怒的時候,侍從回家稟報,說張昭先一步抵達了南京城,在宮中吏部署衙辦公。張承怒氣上涌,已經失去了理智,他想著父親回來了,咬牙道:“諸葛亮啊諸葛亮,我要讓你吃不了兜著走。得罪了我張承,收拾我張家的人,你會后悔的。”
他離開張家,匆匆朝吏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