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修仙,從長生不死開始 > 第263章請為藩國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

  那就是李雄他們這些外來人的身份,最終被戳破了。

  原本烏蠻國對神宮那邊的說法,是自己國內苦心培養,耗費百年,終于培養出了一位先天宗師。

  所以李雄他們,開始是當做純正的赤黎族人來看待的。

  而這種煙霧,也確實迷惑了不少人,其中就包括了神宮。

  但漸漸的,隨著烏蠻國與大長和國的戰事越發激烈,兩邊不僅正面戰場上,打的激烈無比。

  就連后方,各種細作破壞,也開始層出不窮的上演。

  在這諸多后方行動中,刺探清楚那位先天宗師到底是什么來歷,又有什么根底,自然是重中之重了。

  而這么一刺探,問題就出來了。

  烏蠻國雖然已經開始起兵反叛了,但他到底已經臣服大長和國數百年。

  這許長時間里面,要說國中沒培養出一批親大長和國派,那絕對是不可能的。

  原先烏蠻國叛亂一帆風順,迅速打的大長和國節節敗退時,這些親大和國派見此形勢,或許也不敢有什么動作。

  畢竟如果烏蠻國真能取勝,那他們身份地位,自然也會水漲船高,那時自不必親大長和國。

  可隨著叛亂前兩年,那股勢如破竹的態勢被遏制,大長和國漸漸站穩了腳跟,回過了神來,開始與叛軍激烈對抗。

  雙方打得有來有回,甚至烏蠻國還逼退了不少,呈現出了劣勢之后。

  這種情況,就增添了變數。

  一些原本就和大長和國走的近的人,見情況似乎有些不妙,便開始動了心思,想給自己留一條后路。

  再加上李雄等人,跑來這烏蠻國攪風攪雨,幫著他們起兵叛亂,自然不可能是真的為了烏蠻國好。

  他們真正的目的,還是趁機攪亂大長和國局勢,然后借著這場戰爭,逐步掌控烏蠻國朝堂,最終鳩占鵲巢,借殼上市,在此重建西蜀國。

  而事實上,這些計劃執行的也很順利。

  大戰一起,大長和國原本對于整個昆海地區的掌控體系,瞬間就分崩離析,此地陷入了戰火。

  而烏蠻國也因為與大長和國的激烈戰爭,不得不越來越借重李雄和李雄手下的那批精干心腹。

  尤其是前線戰事日益慘烈,許多原本烏蠻國的高層將領戰死,在缺乏合格將領的情況下,許多崗位都被李雄的心腹慢慢取代,逐步掌握了烏蠻國的兵權。

  這種一步步侵蝕下來,打了四年仗,烏蠻國內已有八成的兵力,被李雄的心腹掌控。

  甚至就連他的附庸與盟友,也有六成左右的兵力,控制在了他的手中。

  在這種趨勢之下,烏蠻國內自然有人警醒。

  而一些發覺自己被欺瞞的人,更是開始尋找其他出路。

  所以在這些親大長和國、以及想要擺脫這種傀儡狀態,重新奪回國家主權的人主導下。

  ….聯系大神宮,請所有赤黎人尊崇的大巫祭出面,來幫烏蠻國正本清源,為赤黎族人結束這場無休止的內耗,就成了很多人的共識。

  在這種趨勢下,后面事情就簡單了。

  一批看清了李雄等人面目的烏蠻國大臣,直接找到了神宮,說清楚了李雄這些外人的身份,以及烏蠻國正在遭遇的事情。

  痛陳厲害之下,神宮的大巫祭也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要是自己再不出面,那么任由事情發展下去,赤黎族人怕是真的會被這些外來人操弄,成為對方奴役之族。

  因此了解了真相后,神宮大巫祭直接出面,公布了事情的真相。

  然后宣布,已經差不多掌握烏蠻國朝堂的李雄等人,為所有赤黎族人的仇敵,號召所有赤黎族人起來共誅之。

  前面就說過了。

  神宮大巫祭在所有烏蠻族人心中,那是代表著最高信仰的。

  他開口宣布李雄為族敵,再有諸多烏蠻國的大臣左證,這一連串的攻勢下,對于烏蠻國陣營人心的打擊,簡直不要太大。

  神宮發出聲音后沒幾天,一些依附于烏蠻國的小國,就當場宣布反正,干脆利落的鏟除的安插在自己國中的李雄心腹,倒頭就跑到了大長和國的陣營。

  而李雄掌控較深的烏蠻國與弄棟國,雖然還保持了大體的穩定,但這兩國之內,也冒出了不少反正之人。

  軍隊之中,也每日都有大量逃亡。

  這才短短兩三月,原本擁兵十余萬的烏蠻國陣營,瞬間就土崩瓦解,不僅丟失了原本進取的大量領土,歸縮到了老巢嶺東一帶。

  就連烏蠻國陣營的兵力,也只剩下了八九萬人左右。

  這些剩下的人中,也是人心浮動,將無戰意,兵無戰心,不知什么時候就會崩潰。

  反觀大長和國那邊,在得到了神宮的援助之后,不僅收復了大片失土,兵馬也迅速膨脹到了幾近二十萬,已是烏蠻國的兩倍。

  疆域更是三倍之多。

  除此之外,有了神宮大巫祭得幫助,大長和國的先天宗師已有了兩位。

  在正面戰場上,已然占據了絕對的優勢。

  從如今趨勢來看,大長和國撥亂反正,平定叛亂,重新恢復國內的穩定,已經是沒什么意外了。

  可李雄好不容易在這邊另起爐灶,有了一片新的積液,又怎么甘心就這樣放手?

  而恰在這時。

  他收到手下探報,說察覺與烏蠻國緊鄰的東邊楚國,近幾月來,不斷往兩國邊界的府縣,調動兵馬囤積糧草,似乎有所異動。

  不用多想,與陸淵有過交手的李雄,瞬間就想到了這位楚王的心思。

  對方絕對是看到了大長和國的內亂,生出了想要插手其間,趁機撈一筆的打算。

  自己獨木難支,快要支撐不下去了,急需外部資源。

  而楚國兵強馬壯,國力強盛,有著充足余力發動一場大戰。

  ….兩邊意圖,簡直就是天作之合。

  因此毫不猶豫,在全都輸干凈和試著搏一搏之間,李雄選擇了后者。

  于是他派出了自己的胞弟李壽,前來出使楚國,請求陸淵出兵,助他擊退大長和國。

  “吾兄有言,只要大楚能夠出兵,那吾兄愿意稱臣納貢,永為大楚藩國。不僅如此,就連烏蠻國所據的嶺東之地,吾兄也愿意獻出,作為此次出兵謝禮。”

  李壽將所有原由說完,然后又說出自己兄長的條件,就直接跪了下來,對著陸淵說道:“還望大王垂憐,能出兵助我,外臣感激不盡。”

  “……”

  沉默,良久的沉默。

  聽完李壽講完所有前后事情,陸淵不由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李雄果然如他先前所料,這個不安分的家伙,跑到了西南夷地區之后,立刻就在大長和國內攪起了這偌大的風雨。

  同時大長和國內,這場叛亂的進程,也比自己預想的快了許多。

  神宮的插手,神權對世俗的影響,在西南夷地區果然可怕。

  一場牽涉數十萬兵馬,波及兩軍之地的戰爭,竟然就這樣干脆利落的決出了勝負。

  這次如果自己不出手的話,那按李壽所說,李雄靠著現如今那八九萬人心惶惶的兵馬,估計撐不了半年,就要徹底敗亡了。

  到時候李雄打輸了,拍拍屁股,領著李壽他們走了。

  可陸淵這邊,就要面對一個已經結束了內亂,能夠上下一心,對抗外敵的大長和國了。

  這種情況之下,陸淵再想要入侵大長和國,可就沒那般容易了。

  也就是說。

  要么他就在這半年之內,趁著李雄還在的時候,插手大長和國的內亂。

  要么就坐視此次機會流逝,徹底放棄入侵大長和國的想法。

  ‘按理來說,我已準備了這么久,自然不可能坐失良機。可如今蘇國、西川國、九真郡謝寧那邊,到此時還沒給我個回復。

  此時出手,準備根本就不充足,風險還是太大了。

  但如果失去了這個機會,后面再征伐大長和國,就要直面神權和王權的結合體,面對世俗與神宮的聯合。

  而且這幫大舉入侵,勢必也會激起其它大理、南詔兩國的不安,難度性陡然上升好幾個臺階。

  反倒是此時,征伐大長河國,還能多了李雄這么一個幫助。

  到底也是一位先天宗師,八九萬兵馬,若能收為己用,益處還是很大的。’

  陸淵在心中思索著。

  現在出兵,好處有,壞處也有。

  等各國回復,結成合縱聯軍再出兵,同樣也是好處有,壞處也有。

  這般上下看起來,兩者區別好像也不大。

  ‘不,不對,現在出兵的話,若能打開一些局面,甚至如李雄所說的,他愿意為我藩籬,成為大楚屬國。

  那么有此收獲,大楚的聲勢,必然會瞬間再上一層樓。

  ….就如昔日的大越一樣。

  雖然核心之土只有五郡,但其它五個藩國,同樣也可視作大越之臣。

  靠著這套大義名分與朝貢體系,大越同樣能維持住揚州霸主的位格與聲勢。

  所以我收降了李雄,哪怕只是作為一個藩國,有同樣可以將他和他所建邦國,視為我大楚之臣。

  到那時,多了一個藩國和一位先天,楚國國勢越發鼎盛,我也能再狠狠收割一波氣運。

  在這面臨丹鼎道威脅的情況下,無疑能幫我提升更多實力,這是最為明顯的短期好處。

  再有丹鼎道更大威脅下,提前出兵的一些不利,也是可以忽略的。’

  念及此處,陸淵終于結束了沉默,抬起頭來,看向下方李壽道:“孤可以應允李雄所請,出兵大長和國。但讓我大楚發兵,就李雄所提的那點請求,遠遠不夠。

  我大楚勞師遠征,耗費錢糧,又豈是區區一個嶺東之地,能夠酬謝的?

  此次西征,除了嶺東之地外,會川國北部五國之土,大長河國昆海之地,這三處地方我大楚都要了。”

  李壽聽到這條件,臉色都變了變,語氣略有些不好道:“若叫大王這般分法,那我方豈不是只能分得弄棟四國之地?”

  弄棟四國之地,聽起來似乎有四個國家,疆域不小。可實際上,這片地區加起來,也就兩府半的地盤而已。

  連三府都不到。

  這么點地盤,怎么可能滿足李雄的胃口?

  真答應了這個條件,那他們豈不是白忙活一場了。

  只是對于李壽的變色,陸淵卻是澹澹說道:“能有四國之地,已經算不錯了。弄棟國所轄四國,地方雖然小了點,但勉強也算有三府之地,小半郡地盤了。

  此次西征,我大楚乃是主力,出力最多,需要直面大長和國壓力。

  而李雄手下,不過八九萬夷兵,還都是人心浮動,不堪戰的那種。

  說真的。

  我看中的是他這位先天宗師,而不是那些烏合之眾一樣的夷兵。

  能給出三府之地,酬謝一位先天宗師出手,這待遇已經算不錯了。

  當然,你們也可以拒絕,選擇自己獨自扛著大長和國。

  這些孤都無所謂。

  大不了到時候等你們敗亡了,我再親自提著雄兵,去找大長和國奪取上面說的地盤。

  不過到時候,別說想分得弄棟四國之地了,便是分毫好處,李雄也別想拿到。”

  陸淵說到這里,瞄了一眼李壽,輕笑著說道:“孤的條件就擺在這了。要不要讓我出手,能不能接受,你回去問問李雄吧。

  早點給我回復。

  孤王等得起,但李雄那邊,呵呵,可不一定能等得起。”

  說完,他就閉上雙目,擺出了一副送客的模樣。

  ….而李壽見此,哪怕知道形勢比人強,也不由感到屈辱之意。

  好在接受了這些年的打擊,以及顛沛流離的生活之后,他也被生活磨礪了許多,倒也沒說出什么意氣之話來。

  深吸了一口氣,李壽對著陸淵行了一禮:“大王之言,外臣一定帶到。若有回復,定立刻送來。今日多有打擾,萬分抱歉,惟愿大楚昌盛,國祚萬年。”

  說罷,他便轉頭,出了宮殿了。

  今日出使,說有收獲,但也不算有收獲。

  說沒收獲,卻也有點收獲。

  楚國是愿意出兵的,這位年輕的楚王,對于大長和國,也是有著諸多覬覦的。

  可正是因為這份覬覦太多,對方的野心太大,竟想要一口氣吞下大半個大長和國。

  最后愿意留給李雄的,只有區區弄棟四國之地。

  這小小兩府半的地盤,自家兄長真的能夠滿足接受嗎?

  李壽出了宮門,看著頭頂烈日,望著那迷幻光暈,心中盡是迷茫。

  原本雄踞一郡,稱帝西川的他們,怎么就會落到如今這種地步了呢?

  兄長明明是先天宗師,世間絕頂,為何又會淪落到今日這種境地?

  在西南夷這種窮鄉僻壤,被當地土著欺負。跑來這大楚,又被那位隱隱有江南第一將之名的楚王欺負。

  什么時候,一位先天宗師,混成了這般模樣?

  ‘難道真是上天不佑我羌族?’

  李壽心中發出這般哀嘆,然后帶著一股凄涼,落寞的返回烏蠻國了。

  那邊兄長還在等待自己的消息,烏蠻國也被大長和國打的節節敗退。

  正如陸淵所說。

  如果沒有楚國幫助,那他們再過數月,可能就真的一分不剩了。

  到那時。

  楚國能不能如陸淵所說,打下整個大長和國,李壽不清楚。

  但他們這些人,要再度變成喪家之犬,逃竄四方,卻是能夠肯定的。

  在輸光所有,和屈辱的保留一部分家底之間,這抉擇,真真艱難啊。

  好在,這個選擇輪不到李壽來做,最后的糾結,還要李雄來承擔。

  人生在世,想要活著,想要活的好,怎么就這么難呢?

  ……

  李壽快馬離去了。

  在他離去之后,陸淵動作也快了起來。

  首先他召集了朝中重臣,跟崔長青說了大長和國那邊的變故,然后便將朝政囑托于他,令他負責在大軍西征之后,總管國內政務。

  是的。

  就如先前對李壽說的。

  不管李雄最終會不會接受條件,出兵大長和國,卻已經是決定了的。

  只不過現如今,迫于丹鼎道的壓力和大長和國的局勢變化,這個決定要稍加提前,出征日期由明年轉為今年下半年,提前個半年罷了。

  朝政方面交托給了崔長青。

  然后軍務上,陸淵也跟藍彩兒一番詳談,做足了囑咐之后,便命她以王后身份監國,總管自己離開后的國中防務。

  ….至于孫思文那邊的修行,陸淵也已讓他收拾行李,北上襄陽去了。

  自己出征在外,自然不可能帶著孫思文一起。

  可這位好友修煉,沒人看著也不行。

  正好周青與陸淵修的功法,同出一源,師徒倆沒什么差別,倒也能幫他看著孫思文。

  以周青與好友的關系,也不用擔心,對方會不上心。

  而且這位弟子突破先天之后,能借著教導孫思文的機會,重新梳理一遍自身所學,應也能幫他盡快穩固境界。

  這也算是個兩全其美的安排了。

  如此這般,做好了諸項安排后,陸淵正式下詔,組建征西行營。

  以國丈藍照云為行營北面招討使,領著一支禁軍兩萬兵馬,屯駐于武陵府,窺視大長和國會川國所領的北部五國之地。

  以弟子李良為行營南面招討使,領著一支禁軍兩萬兵馬,屯駐于零陵府,窺視大長和國弄棟國所領的南部四國之地。

  至于陸淵,則為中軍,領著主力三支禁軍六萬兵馬,屯駐邵陽府,兵鋒直指烏蠻國所在的凜冬之地。

  神武四年五月,隨著征西行營組建,大楚意欲征伐西南夷的消息,頓時不脛而走,轟傳四方。

  周邊各國聞訊,皆是異動頻頻,各有反應。

  而就在這一片波瀾之中,先前派去蘇國溝通的使者,也終于帶著蘇國的消息返回。

  對于楚國所提方略,那位蘇王果真沒有拒絕,同意了合縱伐夷的邀請。

  .

  明月共舉杯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