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院士重生:這大國夢,如你所愿 > 第400章 葉知寒的擔憂
  現在天壇醫院對陸婉的醫治思路還是比較傳統,他們嘗試通過對生理機能的恢復,刺激大腦活動。

  從他們以往的醫療經驗來談,或許是可行的方案。

  但對于研究弦論的葉知寒來說,非常清楚這樣的方案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陸婉的病因,并非是大腦皮層或是小腦腦干的物理損壞。

  而是思維的重置。

  換句話說,是之前攜帶大量信息的弦,沉寂了下去。

  這是一種完全超出當下世界科研水平的一種致病誘因,別說他們,就連葉知寒也不知道該怎么解決。

  但現在從戰士病房出來的葉知寒,多少有了些破題的思路。

  從某種意義來講,陸婉的病,和這些戰士的病,是有相似之處的。

  他們都是沒有腦部的物理損傷,只是記錄記憶的弦頻率在一些形而上的因素的影響下,變得更加暴躁了。

  老英雄們的情況和陸婉剛好相反。

  陸婉是變得徹底沉寂。

  所以,當葉知寒提出來用新的事件來為戰士增加新的記憶來沖淡陳舊記憶造成的影響的時候。

  他這才突然想到了,陸婉或許也可以用類似的方法,用新的記憶弦來引起已經沉寂的弦的共振。

  當然,這還需要進一步的實驗觀察。

  比如,在給老戰士們展示華夏當下國力的時候,讓天壇醫院腦神經的科研人員記錄好戰士們的腦神經活動規律。

  從而研究出事件對于腦活動的刺激。

  “先以老戰士的情況為主,”葉知寒道:“到時候可能需要天壇醫院幫忙記錄一些數據,到時候我和您聯系。”

  老院長道:“如果有什么需要,您直接開口就行。”

  ……

  葉知寒離開天壇醫院后,直接回了五院。

  許久沒回的五院,此時冷清了許多。

  從全國各地前往這里的優秀學子,趴在研究室內孜孜不倦的工作著。

  此時坐鎮五院的是郭懷義和趙章順。

  洲際導彈研制成功之后,科研方向逐漸開始向下沉淀。

  在前十年,華夏的軍工科技主導思想是末端軍工體系。

  為了盡快的追趕并超越一流軍工水平,華夏放棄了從下往上的登山式軍工研究。

  而是直接攻堅山頂,把最頂尖的氫彈、原子彈、溫壓彈、洲際導彈、岸艦導彈、車載導彈、島艦、無人戰斗機等完成研究,確保華夏國防力量的絕對強大之后,才自上往下的開始滲透。

  末端軍工在前十年,有著絕無僅有的優勢。

  那就是集中全國力量,在一批絕對頂尖的軍工人的帶領下,可以在短暫時間內讓列強徹底放棄對華夏本土的非分之念。

  但是,也有著不可規避的陷阱。

  那就是二三級軍工、重工工業將近十年的發展停滯。

  這并不是說生產線。

  在前期沙蘇援助,后期外資入場的當下。

  華夏的工廠遍地開花。

  自下往上的工業生產一片欣欣向榮。

  國民收入增長喜人,物質一年比一年豐富。

  但透過這些繁榮,作為科工委的話事人,葉知寒十分擔憂。

  因為這個繁榮,有些太輕飄飄的。

  來的太快,可能走得也會很快。

  憑心而論,當下的華夏勞動人民專業水平還是不夠,甩開膀子加油干他們沒問題,但很多人或許連大字也不識一個。

  所以,其實在這繁華之下,受限于知識水平,導致工人的層次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也有重大差異。

  從事勞動密集型的工人數量超過九成。

  這還僅僅是京城的情況,在地方,那就更不用多說了。

  當然,這個情況短期不會造成什么影響。

  因為在外資入華的情況下,華夏會經歷從農業化社會到全面工業化社會,再從工業化到現代工業化建設。

  而這兩個社會結構變化的階段所帶來的工業化紅利,可以讓華夏人民至少吃上三十年紅利。

  但即便如此,葉知寒仍要未雨綢繆。

  因為一個國家的教育事業從開始建立,到完成一代人的知識武裝,至少要二十年。

  如果華夏抓不住這二十年,那這繁華就是曇花一現。

  沒有人比葉知寒更清楚。

  華夏當下的繁華得益于上層的軍工建設。

  而華夏的繁華的底層邏輯——是別人塞進來什么,我們就要接受什么。

  放眼全國,除了軍工廠之外,所有的工廠幾乎都有外資的身影。

  而完全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幾乎不存在。

  所以,當下對國防而言,最重要的是補上中端以及低端軍工的窟窿。

  對國家而言,最重要的是在這工業經濟紅利之下,迅速建立起華夏的義務教育體系。

  外資企業入華的真正好處,并不是帶來那短暫的GDP提升。

  而是要通過自己的只是和技術,對舶來品進行研究、融會、并學以致用。

  想要完成后者,需要的正是一批又一批涵蓋各行各業的知識分子。

  在沈飛的葉知寒滿腦子都是光弦武器,像是攥在了牛角尖中一般不能自拔。

  但回到京城后,思緒明顯就開闊了很多。

  在這里他更能深刻的認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到底有多重大。

  此時的五院像是一個學堂。

  而他則像是一個年級主任。

  之前翔宇同志提過將五院翻新擴建,更大氣一些。

  但葉知寒還是拒絕了。

  這個五院經歷過國家最困難的那段時光,對于葉知寒來說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院子那么簡單。

  在它的青磚墻上用粉筆畫下的公式、縫隙大小不一的磚路上留下的缺角,甚至樓上的被換了一個又一個的大燈和院子里的那個躺椅,都是那段艱難歷史的見證者。

  之前他不想擴建。

  這次見過那些老兵之后,他就更不想擴建了。

  如果這建筑真是老到了不能用,那就干脆做個軍研博物館。

  他是自愿把堆滿一屋的草稿紙拿出來當做展品的。

  葉知寒在走廊上緩慢走著。

  光學研究室內,正帶著研究院公關難題的趙章順,無意間看到了這個不打招呼偷摸回來的院長.

  暫停了理論推導,悄悄的離開了研究室。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