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院士重生:這大國夢,如你所愿 > 第401章 五院的意義
  “怎么不打招呼就回來了?”

  趙章順一只手攥著數據,一只手搭在葉知寒的肩膀上。

  昔日的趙教授在近十年的軍工科研磨礪下,幾乎完全褪去了書生意氣。

  此時更像一個軍人。

  站的魁梧筆直,眉目中透露著堅毅,再不似之前那個滿腹經綸的老教授模樣。

  葉知寒道:“嗯,在那邊沒有什么進展,有些煩悶,就回來看看。”

  “你做的事情現在保密級別還是比較高?”

  葉知寒點了點頭。

  “好,那我就不細問了,我相信你會想到辦法的,”趙章順道:“既然回來了,就好好休息,等到晚上了,我拉著懷義帶著酒菜找你。”

  “在導彈領域,你和懷義的成績都很不錯,沒成想現在倒是學森拖了后腿了。”

  “學森和我們不同,我們只解決氣動力學的問題,其他的模塊有別的同志負責,所以輕松;而學森則是一人撐起整個項目,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

  此時第三機械工業部主要的方向已經從導彈、核彈頭推進到了航空航天。

  而學森作為主要領頭人,任務不可謂不重。

  一方面華夏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技術積累幾乎為零,一方面葉知寒提出的空天飛機構想又完全不同于其他國家的航天工程。

  所以這無疑把原本就異常困難的游戲又調高了幾個難度。

  就像是一個一級的玩家,闖進了滿是九十九級boss的游戲世界。

  絕望的令人窒息。

  葉知寒苦笑道:“相信學森,相信我們的同志們。”

  趙章順道:“聽說進度還是比較喜人的,陸陸續續已經開始進行驗證性試驗了。”

  現在的航天工程,基礎的模塊已經基本完成。

  對航電系統的匹配、發動機的改造、機載輕型火箭的燃料配比以及發射工程等等的小拼圖是完成的。

  只要學森完成理論飛行軌道和現實硬件的結合,那后面從圖紙到發射臺上的過程,就簡單了。

  兩人一邊聊著天,一邊向生活區走去。

  一路上不知道誰說了一句“葉院長回來了”,于是,沒多久,這消息就如同深水炸彈一般,在整個五院徹底傳開。

  各個研究室,所有研究院魚貫而出,你擠我扛的跑到了院內,把葉知寒給團團圍了起來。

  在這面積本來并不算大的五院中,聚集了近百名優秀的物理學者。

  他們每一個人,從開始求學到進入五院,都是歷經皖南,非常曲折和坎坷。

  進入五院的一個硬性基礎要求是哈工大、西北工大、上交大等國防七子院校畢業。

  而院校改革不過四五年,也就是說這些學子是第一批從國防院校畢業的學生。

  要知道,在院校改革之前,國內基礎教育聊勝于無,

  但是當年國防七子入校考試的標準,卻是沒有絲毫的放水。

  在1955年前后,是工廠大興的年頭,為了適應國內的教育水平,無數工廠和科研所都不得不放低要求,采取了邊工邊學的妥協政策。

  也就是說只要年齡合適,有一定的知識水平,就可以進入工廠甚至研究院,從基礎工作開始,慢慢彌補自己的知識。

  但唯獨軍工五院直屬的軍工研究所和軍工廠始終沒有妥協。

  而背后的原因也很簡單。

  因為葉知寒非常清楚,軍工是一個國家立足的根本,不容有半點馬虎。

  可以沒有一個合格的,但不能有一個濫竽充數的。

  進入軍工五院的所有研究員,他們所計算出的每一個數據,都會應用在軍工研發上。

  但凡有一個錯誤,導致的后果將是整個軍工項目的崩潰。

  所以,

  在今年之前能夠進入五院的,九成是從海外歸國的人才。

  而眼前這些年輕人,是第一批由華夏自己培養的科研人才。

  葉知寒對他們是寄予厚望的。

  “同學們好,歡迎你們來到五院,為華夏的國防事業做奉獻。”

  眾人看著只比自己年齡稍大幾歲,未過三十的葉院長充滿了敬重。

  他們很難想到,在十年前,那個剛過十八歲的少年是如何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華夏軍工的重擔的。

  而正是因為這不可思議,給當時只有十歲左右的他們的心中,深深的埋下了一顆種子。

  沒有任何事情,比幫助國家強大更有意義、更令人自豪的。

  “葉院長。”

  “我們一定會努力的!”

  “我們會把自己的所知所學全部奉獻給國家。”

  眾人你一句我一句,紛紛伸出手與葉知寒握手。

  葉知寒也沒有任何架子,盡可能的和更多的人去握手。

  同時語重心長的為每一個握手的人送出了寄語:

  “祖國之未來,看今日之少年,”

  “看到各位,我放心了許多。”

  “你們是華夏第一批知識分子,有這重要的帶頭作用,”

  “國家尚未復興,各位責任依舊重大,”

  ……

  這個簡單的見面會維持了將近半個小時,

  葉知寒也著實是身累筋麻,便擺了擺手道:

  “感謝各位同學對我的熱情,對五院的熱情,對華夏國防事業的熱情,”

  “往后我們就是同志了,還會有許多互相探討和學習的機會,”

  “各位能夠克服重重困難來到這里,我相信心中都是有著一顆赤子之心,我只簡單的說一句,”

  “就說說五院所做的事情的意義,”

  “我們在給我們的民族撫平傷口。”

  “正好在來五院之前,我到了天壇醫院一趟,”

  “在那里我見到了一批老兵,”

  葉知寒回想起那些淚眼婆娑,渾身戰爭傷痕的老兵,心情驟然便沉重了許多。

  “他特意叮囑我,一定不要忘記我們這個民族曾經遭受的苦難。”

  “是幾千萬同胞用性命托舉起了我們這個民族,讓我們得以在絕境中活下來。”

  “華夏的和平、強大和復興之下的那層堅實的地基,是他們的尸骨。”

  葉知寒說著,又看向眾人。

  “我建議五院的同志在工作之余,可以交替著到天壇醫院進行義工,多去照顧照顧那些戰士,”

  “你們會更加明白五院所做的事情的意義。”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