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重生朱棣之子 > 番外:乾熙二年施行兵制改革的真正阻礙
  洪武七年,大明有內、外衛三百二十九個。

  洪武二十三年時,大明共有內、外衛五百四十七個。

  永樂十七年,大明全境有內、外衛五百九十三個。

  永樂二十一年,大明共有內、外衛六百五十二個,兵部統計的總兵額有三百二十余萬人。

  自永樂二十二年到乾熙二年,大明并沒有新增衛的編制,所以全國理論上的衛所兵仍有三百二十余萬人。

  這是不包含羈縻衛所的情況。

  羈縻衛所以當地土著首領為都督、都指揮、指揮、千百戶、都指揮使、鎮撫等官,賜給敕書印記,轄都司衛所,掌當地軍民政事。

  這些羈縻衛所所置官由各部族世襲,當地軍政一律聽其管理,乃使各統其眾,因俗而治,直隸于大明朝廷的兵部,相當于后世的自治縣。

  截止到乾熙二年,努爾干都司下轄一百八十多個衛之中,有八十余個衛是羈縻衛,大漠六都司下轄的兩百多個衛全是羈縻衛,舊港都司下轄的十幾個衛皆為朝廷直管。

  現實是除了北庭、安西、遼東、貴州、努爾干、舊港等都司下轄的衛所外,其他各省都司衛所兵有超過四成編制是空額,軍戶逃亡嚴重并非一句空話。

  再加上有六個新設省的衛所會至少保留一半,以及努爾干、舊港等都司下轄的衛所不參與改編。

  因此,大明六百五十二個衛之中,實際上只有四百個需要接受改編,總計千戶所約有兩千個,衛所兵的真實人數應該接近二百萬。

  新兵制一軍至少有三萬人,至多可達八萬人,平均下來三十六個軍約有兩百萬兵。

  也就是說,在選拔衛所兵組建新軍時,只要不是老弱病殘,幾乎都會被選上,不夠的才會從民間招募。

  而落選的老弱病殘若能轉職為民兵的話,對他們而言未嘗不是一種解脫。

  因為老弱病殘占了三成左右,所以最后會有一百四十余萬衛所兵轉為職業募兵。

  在兵制改革時,原都司從二品都指揮同知、正三品都指揮僉事會轉職為都督府下轄參謀、撫宣、軍需、軍法等司的正二品司指揮使。

  九個都督府只有十八名從一品總督,卻需要一百零八名正二品司指揮使。

  而大明目前不算包括努爾干都司、舊港都司在內的羈縻都司的話,有十八個都司需要改編,合計有十八位正二品都指揮使、三十六名從二品都指揮同知、七十二名正三品都指揮僉事。

  朱高煦只需要把都指揮同知、都指揮僉事提拔為正二品的都督府各司指揮使,再把正二品的都指揮使提拔為都督府軍參總督、軍政總督,便可以完成各地都督府的頂層武官構架。

  如此算來,恰好一個蘿卜一個坑,沒有空缺。

  然而,并不是每個都司的高官皆是滿編,如廣西都司都指揮使韓觀暴卒后,朱高煦命廣西都指揮同知山云代行都指揮使之事。

  又如貴州都司的都指揮使一直空缺,之前是鎮遠侯顧成擔任貴州都指揮同知代理都司事務,顧成病逝后,貴州都司高層只有兩名都指揮僉事任職,并一直受湖廣、貴州總兵官蕭授節制至今。

  云南雖有沐家鎮守,但云南都指揮使司高層軍官無一空缺。

  實際上,到乾熙二年七月中旬,朱高煦設的九個都督府,只有陜蒲都督府、安北都督府、兩廣都督府完成了頂層武官的編制,其他六個都督府仍有頂層官職存在空缺。

  至于原先正三品衛指揮使、從三品衛指揮同知會轉職為正三品的軍戎政提督、參謀提督,或從三品副戎政提督以及軍部參謀、撫宣、軍需、軍法等處的從三品處指揮使。

  前文說了,真正面臨裁撤重組的衛大概是四百個,而朝廷整編改建的新軍卻只有三十六軍。

  因此,除去衛指揮使存在空缺的八十多個衛,還有三百多名衛指揮使,卻只能有七十二人脫穎而出,成為新兵制下的正三品戎政提督、參謀提督。

  剩下二百余名正三品的衛指揮使,將會與全國七百多名從三品的衛指揮同知一起,競爭三十六個從三品的副戎政提督的名額,以及一百八十個從三品的軍部各處指揮使的名額。

  如此算下來,最終還是會有七百余名原三品衛所武將無緣新兵制下的軍級軍職。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