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小說網 > 重生朱棣之子 > 第三百四十七章:大膽的猜想
  乾熙二年的十一月,比去年還要寒冷。

  尤其是入夜之后,室內外溫度降得更低。

  有個成語叫寒冬臘月,指的就是春節前最冷的三個月,寒月為十月,冬月為十一月,臘月為十二月。

  按理說,這個時候的大明朝臣,但凡不當值的,應該都躲在家中避寒取暖,準備休息了。

  可是,此時在吏部尚書蹇義家中的客廳之中,卻坐著一群睡不著覺,或者說不敢睡的朝臣。

  他們分別是戶部尚書夏原吉、戶部左侍郎金幼孜、吏部右侍郎楊士奇、禮部左侍郎黃淮。

  兩個尚書、三個侍郎私底下聚在一起,所議論的不外乎是與朝政有關的事。

  而眼下最能牽動滿朝文武之心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大明乾熙皇帝朱高煦決定在草原設置實土都司,同時添設文教官職以輔之。

  “維喆(夏原吉的字)剛才所言,實在讓人震耳發聵!”

  蹇義坐在正堂左邊圈椅上,看著坐在他隔壁的夏原吉,緩緩撫須言道:“草原的牧民們連飯都吃不飽,談何讀書識字,接受教化?”

  永樂前期,夏原吉升任戶部尚書后,主持浙西、蘇、松治水事務,被委以重任,到了永樂中后期與吏部尚書蹇義并稱為“蹇夏”。

  蹇義與夏原吉年齡相差不大,兩人關系十分不錯,私底下常以字相稱對方。

  夏原吉剛才提出了一個觀點,那就是無論是設置實土都司,還是置以郡縣,大明朝廷總歸是要對草原進行直管。

  然而,大明朝廷只要直接治理草原,就必然會面臨一個怎么也繞不過去的問題,即游牧部落的生產收益方式。

  因為草原上降雨量少,氣候變化大,土層水分容易蒸發,絕大部分宜居之地,并不適合農耕。

  雖然像和林城等地域可以種植如胡蘿卜、蔥等瓜果蔬菜,也能開墾一定面積的耕田種植水稻或小麥,可這樣的地方實在極少。

  所以獨立的放養牛馬羊等牲畜群,是游牧部落生產方式的最大特點!

  夏原吉認為,大明百姓遷移去草原定居后,如果不想餓死,那么最終還是會適應草原游牧部落的生活生產方式。

  而這種生產方式,注定會不可避免的引起各種爭端,甚至大規模的戰爭。

  為什么?

  如果兩方牧民在放養牲畜時相距太近,或者牲畜群的規模過于龐大,那么就會加劇雙方之間的競爭。

  這種競爭,會導致牲畜吃不飽或發生踩踏,從而使得牲畜的數量下降,最終令牧民的畜牧收益下降。

  不僅如此,那些活動范圍相對孤立,且人數較少的牧民群體,特別容易遭到其他牧民群體的攻擊。

  畢竟,能直接通過武力把弱小的一方吞并掉,從而壯大自身,誰還會去老老實實的放牧?….這正是古往今來草原上時常發生劫掠,以及部落之間經常爆發兼并或侵略戰爭的原因。

  因此,過去的草原上,各個部落不得不經常遷徙,即所謂的逐水草而居。

  否則一場暴雪或一次干旱,就能令大部分牧民的牲畜死亡,甚至奪走牧民們的生命。

  游牧部落要發展壯大,需要相對廣闊,可以自由放牧的草場,這樣才能讓牲畜得到繁衍。

  牲畜群壯大了,牧民們便可以獲得穩定的奶制品與肉類,如此部落的人口繁衍就有了保障。

  但是,牧民們若想提高生活質量,比如食鹽及調味品、茶葉等飲品,就得需要商業貿易。

  假如沒有商業貿易,那就只好去搶別人的了。

  說白了,草原上的水草豐美之地有限,唯有強者方可居之,弱者只能當強者的奴仆或附屬。

  這便是草原上一直存在爭斗的根本原因!

  大明朝廷若想治理好草原,首要之事,就是不能讓各部落亂起來,禁止相互兼并或侵略。

  朱高煦回京之前,特地留下五個營駐守漠北、漠西,便是出于震懾草原各部的目的。

  五個營有四余萬人,每天人吃馬嚼就是一筆十分龐大的開銷。

  目前,黑水城與大同兩地合計超過六萬名的后勤輔兵,仍舊每隔十日運出一批軍需北上。

  夏原吉是戶部尚書,管理著大明財政。

  他知道大明現在國庫充盈,可他心中也清楚,朱高煦不可能就這樣一直養著這五個營的官兵。

  最遲明年開春,只要天氣轉暖,朱高煦肯定會立即把那些決定北上的原衛所兵及其家卷遷去草原。

  而在此之前,他們這些文官必須得想出一個能讓北上的衛所兵及其家卷,還有世代生活在草原上的當地牧民都能吃飽飯的辦法。

  否則遷去草原的原衛所兵及其家卷,很可能會在到了目的地之后,發現難以適應當地環境而后悔不已,進而生出亂子,甚至勾結當地部落起兵造反!

  “依下官之見,若要保證遷去草原的衛所兵與其家卷,以及當地牧民都能吃飽飯,并非沒有辦法。”

  戶部左侍郎金幼孜沉思良久之后,非常認真的說道。

  戶部、吏部兩位尚書當面,他只好自稱“下官”以示尊重。

  蹇義、夏原吉等人紛紛側目,向金幼孜看了過去。

  “興貿易,運糧過去!”

  雖然金幼孜年輕時很喜歡這種被人矚目的感覺,可他現在已經是五十八歲的老者了,所以他沒有選擇吊眾人胃口,而是干脆利索的接著又補了一句。

  眾人聞言,反應不一。

  夏原吉皺眉不語。

  蹇義低頭沉思。

  楊士奇與黃淮對視了一眼,欲言又止。

  只有黃淮在楊士奇選擇沉默之后,看著金幼孜開口道:“興貿易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十分困難。”….“原因有二。”

  “其一,草原產出較為單一,除了牲畜,便是奶制品,并無甚新意。而商人唯利是圖,運糧去換牛馬羊等牲畜,若能一帆風順回來還好,可若是路上遇到強盜或牲畜病亡,那就會賠的血本無歸。”

  “當然,實力雄厚的巨商可以雇傭鏢局保鏢,雇傭獸醫醫治患病牲畜,再以低價收購大量牲畜,從而賺得盆滿缽滿。但放眼天下,此類巨商又有幾人?”

  “其二,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道路不通。”

  “雖然草原上雨少,但常有大雪,積雪在春天融化后,道路泥濘,馬、車皆不宜行。而冬季嚴寒,不利人馬。因此,只有夏秋兩季適合行商貿易,可草原上最難熬的就是冬春兩季。”

  聽了黃淮這番話,金幼孜頓時語塞。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剛才還皺眉不語的夏原吉,忽然打破沉默,接話道:“說的好!”

  他看了看金幼孜與黃淮,臉上帶著笑意道:“二位說的好極了!”

  “維喆莫非有辦法了?”

  蹇義見夏原吉喜形于色,當即精神一振,急忙問道。

  夏原吉答道:“我倒是沒有辦法解決宗豫(黃淮的字)提出的問題,可陛下有。”

  “此話何意?”

  蹇義追問道。

  夏原吉微微笑道:“試問天下巨商,又有哪個能比得過皇家商行旗下的商號?”

  蹇義等人瞬間面露恍然。

  “道路不通,修路便是。”

  夏原吉又補充道:“永樂二十三年,復合型石泥問世,上皇大喜,下旨封賞墨巧司的有功工匠。我沒記錯的話,當時上皇應該是冊封了七位子爵、十三位男爵,后來又追封墨巧司首任司正道士任自垣為‘通玄墨巧真人’。”

  永樂三年,墨巧司就造出了最早的石泥,此后該司一直在改良石泥。

  二十年后造出來的復合型石泥,不僅黏性強,而且防水防火耐寒耐熱,是鋪路修橋的極佳材料。

  眾人聽到這里,腦海中情不自禁的冒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想。

  莫非,當年的洪武朝皇孫、永樂朝皇太子,如今的大明乾熙皇帝陛下,早就料到治理草原會用到皇家商行與石泥?.

  步驚俗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